第189章 朝堂对峙,证言如刀(2 / 2)

他猛地转身,朝着阶下大声吼道:“李将军!你前日还说顾昭胁迫你作伪证,今日还不快替本王说话!”

角落里缓缓站起一个身着玄甲的武将,正是李将军。他的铠甲在光线的映照下泛着冷冽的光泽,可他的手却在微微发抖,显示出他内心的极度紧张与挣扎。

他看了眼顾昭,又看了看地上已然死去的小鼠,仿佛在做着艰难的抉择。突然,他“扑通”一声重重跪下,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回陛下,属下曾押运晋州赈灾粮。途中粮车被调包,属下上报晋州府,却被陆显以‘扰乱军心’为由杖责。”说着,他缓缓扯开衣襟,露出后背那一道道狰狞的鞭痕,宛如一条条扭曲的蜈蚣,触目惊心。“这些伤,便是证据!”

殿内瞬间炸开了锅,朝臣们的议论声此起彼伏,像汹涌的潮水一般。

苏晚看见皇帝的指节重重地叩在御案上,龙纹黄绸被震得滑落半寸,显示出他内心的愤怒已到极点。“够了!”他的声音如同淬了冰的利剑,划破了殿内嘈杂的氛围。“传朕旨意,刑部、户部、御史台三司即刻会审,彻查晋州赈灾粮流向!”

赵允熙仿佛被这声音击中,踉跄着后退半步,玄色蟒纹擦过丹墀的汉白玉,发出一阵刺耳的刮擦声,仿佛是他命运崩塌的前奏。

陈尚书则像被抽去了所有力气,瘫坐在地,原本整齐的朝珠散了一地,一颗颗翡翠珠子咕噜噜地滚到苏晚脚边,仿佛在诉说着他此刻的狼狈。

“苏姑娘。”皇帝的声音突然放轻,仿佛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

苏晚闻声抬头,目光正好撞进那双深邃如深潭般的眼睛里。他的目光先是扫过她怀里的檀木匣,又缓缓移到地上的死鼠,意味深长地说:“你比许多朝臣更懂民生。”

退朝时,殿外的春阳正暖,金色的阳光如同温柔的绸缎,洒在每一个角落。苏晚抱着木匣,缓缓走到丹墀下,突然感觉肩头一沉,一件带着熟悉沉水香的外袍披在了她身上。

“还冷?”顾昭低声问,声音里带着一丝关切。

苏晚这才发现自己的指尖因为紧张而变得发白,原来方才在殿上,她竟连寒冷都忘却了。

“顾大人。”她转身看向他,目光中带着一丝疑惑。

他的官帽下,眉峰仍紧紧拧着,透露出一丝忧虑。“你早就知道李将军会反水?”

顾昭没有立刻回答,只是默默地从袖中摸出一块温热的糖糕。

苏晚微微一怔,这才想起,这是她今早被百姓硬塞的,方才在殿上担心压皱了记录,便悄悄塞给了他。

“他们在等。”他静静地望着宫门外攒动的人头,眼神中透着坚定。那些举着锦旗的百姓还没有散去,有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正努力踮脚往殿里张望,手里的桃花因为攥得太紧,已经有些蔫了。“等一个能替他们说话的人。”

苏晚轻轻捏着糖糕,甜蜜的味道从指腹渐渐渗进心里,仿佛给她注入了一股温暖的力量。

她不禁想起逃荒时,在那破旧的庙宇里,母亲林氏认真地给人扎针治病,弟弟小川则乖巧地蹲在灶前扇火,火星子不时溅在他冻得通红的手背上。那时,她以为能让家人吃上一顿热饭,便是世间顶好的日子了。

“苏晚。”顾昭突然停下脚步,他望着宫墙外翻涌的春云,声音轻得如同落在瓦当上的雨滴,几乎要被风声淹没。“你还愿继续走下去吗?”

苏晚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宫墙外的京城正在春日的暖阳下缓缓苏醒。茶楼的幌子被风轻轻掀起,卖花担子的吆喝声悠悠飘来,与药香、饭香以及孩子们的笑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

她想起医馆后院长势正好的艾草,那清新的香气仿佛就在鼻尖萦绕;想起小川最近总是好奇地趴在柜台边,专注地看她写药方,那纯真的眼神让人倍感温暖;想起母亲昨日摸着她腰间的玉佩,欣慰地说“晚晚长大了”。

“既然已经踏入泥潭。”她轻轻地把糖糕塞进顾昭手里,然后毅然转身往宫外走去。风轻轻掀起她的衣角,露出腰间羊脂玉佩的一角,在阳光下闪烁着温润的光泽。“就别想让我回头。”

顾昭静静地站在原地,望着她的背影逐渐融入人群。宫门外的百姓正簇拥着她,有人兴奋地往她手里塞新摘的桃花,有人高高举着锦旗,大声呼喊着“活死人医”。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袖中那封未拆的密报,晋州那边传来消息,藩王旧部在边境集结,粮道上的暗桩也有异动。但他知道,有些事,必须有人去做,而他们,已然踏上了这条充满挑战与责任的道路。

春云渐渐散去,露出一片朗朗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