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毒粉背后的宫廷秘辛(2 / 2)

苏晚轻轻抽回手,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案上的《黄帝内经》,思绪如乱麻般纠结。书页间那半张密信还在,“晋州粮道,涉宫...” 墨迹被晨雾晕开,模糊的字迹看起来倒像是一滴凝固的血。

“顺水推舟如何?” 顾昭从袖中摸出一块墨玉牌,那是暗卫的信物,在烛光下闪烁着神秘的光泽。“你继续与红绡周旋,影十二会扮作你的药童,盯着她的一举一动。我们要的不只是毒粉,是背后递刀的人。”

他的拇指轻轻抵着她的掌心,那里还留着昨夜躲刀时的擦伤,伤口虽小,却刺痛着顾昭的心。“我派影五守在医馆后巷,有任何动静,吹三声竹哨。”

苏晚望着他眼底的暗纹,那是熬了整夜的疲惫痕迹。前日他为挡影八的刀,肩甲下还渗着血,此刻却像一座巍峨的山,稳稳地压在她心尖,给她力量与安全感。

“好。” 她应得很轻,却带着斩钉截铁的坚定。母亲说过,医人要医根,这毒粉的根,怕是深深扎在金銮殿的青砖里,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将背后的真相查个水落石出。

第二日晨雾未散,整个世界仿佛被一层轻纱笼罩,透着朦胧的美。红绡的马车缓缓停在了医馆门口,车轮滚动在青石板路上,发出 “咕噜咕噜” 的声响。红绡身着月白缎子裙,裙摆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摇曳,鬓边插着一支珍珠步摇,每走一步,步摇上的珍珠便轻轻晃动,发出细碎的声响。她腕上戴着金镯子,相互碰撞间,碰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仿佛是一曲无声的乐章。

“昨日多有冒犯,特来赔罪。” 红绡脸上挂着甜美的笑容,声音娇柔婉转,如同黄莺出谷。她递来一个锦盒,锦盒制作精美,上面绣着精致的花纹。

苏晚接过锦盒时,指腹触到盒底的暗纹,那是藩王府独有的印记,她心中一动,脸上却依旧挂着淡淡的笑容:“红绡姑娘太客气了。”

苏晚打开锦盒,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十二颗血红色丹丸,每颗都裹着金箔,在晨光的映照下闪闪发光,散发出甜腻的香气。丹丸被她放在案上,晨光照耀下,金箔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几乎刺痛了她的眼睛。

她假意取了一颗丹丸,在举到唇边时,用指甲轻轻一掐,丹丸表面裂了一道细缝,里面渗出一丝极淡的苦味,那味道像极了昨日软骨散的尾韵,让她心中更加确定了自己的猜测。

红绡用帕子掩着唇,眼尾微微上挑,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这是我亲自调配的,补血最是有效。”

苏晚望着红绡眼底的期待,忽然想起顾昭昨夜的话:“要演,就演全套。” 她微微一笑,将丹丸塞进嘴里,甜腥的药味瞬间在舌尖弥漫开来,那味道有些刺鼻,却又带着一种莫名的诱惑。

“确实不错。” 她笑着擦了擦嘴角,眼神坦然,仿佛真的在享受这颗丹丸。“改日我熬了雪梨膏,给姑娘送些去。”

红绡的笑容瞬间僵了一下,但很快又堆满了满脸,只是那笑容看起来有些牵强:“那我可等着了。”

她转身准备离开,步摇上的珍珠随着她的动作晃了晃,其中一颗不慎落在地上,发出 “哒” 的一声轻响。苏晚弯腰去捡,不经意间瞥见红绡裙角沾着星点泥渍,那是西直门外特有的黄泥,那里有一座废弃的道观,影十一说藩王的暗桩常聚在那里。这一发现,让苏晚心中的谜团又多了一层。

晨风吹起案上的《黄帝内经》,书页翻动间,半张密信飘落在地。苏晚捡起密信,“宫” 字上的墨迹已经干透,颜色变得更深,看起来像一道刺进肉里的针,刺痛着她的心。

她望着手中的丹丸,喉间的甜腥突然变成了铁锈味,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危险与挑战。红绡的马车声渐渐远去,消失在晨雾之中。苏晚摸了摸腕上的银镯,母亲的模子隔着银片贴着皮肤,传来的温度烫得人心慌。

“看来,这场戏才刚刚开始。” 她对着空无一人的医馆轻声说道,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带着一丝坚定与决绝。药柜后的暗格里,装着毒粉的瓷瓶泛着幽光,宛如一只睁着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