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暗潮汹涌,朝堂对峙(2 / 2)

张尚书的脸瞬间变得煞白如纸,如同被抽走了所有的力气,踉跄两步,险些摔倒,好不容易扶着旁边的蟠龙柱才勉强站稳。“这...这是

“不知情?”苏晚从怀中取出一卷纸,展开时能看见边缘的焦痕,仿佛在诉说着它历经的波折。“这是柳先生的供词。他是您亲点的病坊管事,死前说您曾下密令:‘病坊里的人若治不好,就一把火烧了,莫留病例’。”她将纸卷递给旁边的小黄门,“上面有他的血指印,还有您的朱批。”

小黄门小心翼翼地捧着纸卷,呈给皇帝。李惇只看了一眼,便怒不可遏地“啪”地拍在龙案上,那声音仿佛要将龙案震裂。“好个‘莫留病例’!朕让你赈灾,你却拿百姓的命填自己的腰包?”他愤怒地指着张尚书,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颤,“大理寺、刑部听旨——即刻查封京兆府,所有账册、药行往来单据全部带回!”

张尚书“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官帽滚落到苏晚脚边。他望着皇帝腰间的九龙玉佩,眼中闪过一丝绝望,突然笑出声来,那笑声中充满了疯狂与不甘。“陛下当真以为晋州灾情只是臣的错?若不是您想削藩,故意压着赈灾粮不发,臣哪有胆子...”

“住口!”顾昭跨前一步,玄色披风带起一阵风,仿佛要将这殿内的污浊之气一扫而空。他的手紧紧按在腰间横刀上,目光像淬了冰一样寒冷,仿佛能将一切罪恶冻结。“张大人,有些话,不是你能说的。”

张尚书的笑声瞬间卡在喉咙里,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扼住了咽喉。他望着顾昭腰间的玉牌——那是皇帝亲赐的“暗卫统领”令牌,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他的眼神瞬间黯淡下去,仿佛失去了所有的希望,突然瘫坐在地,嘴里反复念叨着:“完了...全完了...”

退朝时,已近正午,阳光如金纱般洒在大地上。苏晚跟着顾昭走出金銮殿,只见丹墀下聚了几十号人。李大娘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手中高高举着一个破碗,碗里装着半块发霉的饼,那饼上的霉斑仿佛在诉说着百姓生活的艰辛。“苏姑娘!我们是来给你作证的!”她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沙哑,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她身后的老妇抹着眼泪,声音带着哭腔:“要不是苏姑娘,我家老头子早被病坊的人拖去埋了!”

周文从人群里挤出来,脸上还沾着草屑,显得有些狼狈,但眼神却格外明亮。“我今早去贫民窟传话,没想到大家都自发来了。”他望着跪在大理寺门前的百姓,声音因为感动而微微发哑,“原来...医术真的能撼动朝堂。”

苏晚望着那些被太阳晒得发红的脸,心中涌起一阵暖流,喉咙却像被什么东西哽住了。她下意识地摸了摸怀里的《疫症实录》,突然想起昨夜在医馆,王阿婆拉着她的手,满是皱纹的脸上写满了感激:“姑娘,你治的不只是我们的病,是这世道的病啊。”

暮色渐渐漫进宫墙,仿佛一层灰色的纱幕,缓缓落下。苏晚静静地站在医馆门前,目光望向宫城的方向,那里的红墙在晚霞的映照下,宛如浸了血一般,透着一股神秘而又压抑的气息。顾昭的暗卫从她身侧疾驰而过,马蹄声碎成一片,如同密集的鼓点,往京兆府方向去了。

“这只是开始。”她轻声说道,声音如同微风,飘散在空气中。风轻轻掀起她的裙角,卷着浓郁的药香,缓缓往宫城飘去。在那更深处的黑暗里,还有多少未拆的账册,未烧的密令,未说出口的真相?仿佛有无数的谜团等待着被揭开。

远处传来打更声,清晰地敲着戌时三刻,那声音在寂静的夜里回荡,仿佛在提醒着人们,时间的流逝并不会带走一切,有些真相,终究会大白于天下。

苏晚转身,缓缓走进医馆,听见后院传来苏小川的笑声——弟弟正和李大娘的孙子玩踢毽子。那清脆的笑声,如同春日里的鸟鸣,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她摸了摸发间的木簪,那是顾昭今早塞给她的,说:“拿着,万一要跪久了,能垫垫膝盖。”

宫城方向突然传来铜锣响,声音在夜空中回荡,打破了短暂的宁静。苏晚抬头,看见最后一缕晚霞消失在屋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