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京城急报(2 / 2)

“第三,加训卫生员。” 苏晚又看向小梅,眼神中带着期许。“你把之前教的《卫生十二则》再抄十份,明天开始,每个村选两个识字的,来医馆学三天 —— 学习怎么烧水消毒,怎么观察病人发烧症状,怎么把病人的衣服单独煮。”

小梅用力地点点头,钥匙串在她手腕上晃成一个个小银圈。“我今晚就抄!用最大的字,让不认字的婶子也能跟着画!”

这时,魏五突然插了句:“防人比防病更要紧。” 他伸手摸着短刀刀柄,神色严肃。“白日里县太爷的人来砸医棚,现在瘟疫要起,保不准有人想趁乱放火、投毒。” 他转头看向苏晚,“我带护卫分三班守夜,前院后院各安排两个,药库再加一道锁 —— 您那本《千金方》孤本,也收进我床头的铁匣里?”

苏晚突然笑了,然而眼底却没有半分温度,宛如寒冬里的冰霜。“魏五,你把药库的锁换成我新做的铜锁 —— 钥匙我亲自收着,铁匣里…… 放顾校尉的半枚扳指。”

众人领命而去后,医馆里只剩下苏晚和小梅。小梅趴在桌上,认真地抄着《卫生十二则》,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在谱写着对抗瘟疫的序曲。苏晚则坐在案前,缓缓铺开新的麻纸,提笔开始撰写《简易防疫手册》。

她写得极慢,每写一句都要停顿片刻,像是在努力回忆急诊科培训时的场景。“饮水需煮沸,避疫先净手”,她的笔触沉稳而有力,仿佛要将这些重要的防疫知识深深烙印在纸上。“病人衣物单独煮,沸水烫半柱香”,每一个字都承载着生命的重量。“垃圾需焚烧,勿堆门前招蚊蝇”,她深知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在对抗瘟疫时却至关重要。

当写到 “若见高热不退、浑身起疹者,速送隔离房” 时,笔锋突然顿住。她的思绪不禁飘远,想起顾昭信里的 “需速做准备”,想起那半枚断成两截的玉扳指,想起白日里密令上 “京城有变” 的小字。这些线索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将她紧紧笼罩,让她隐隐感觉到,这一场瘟疫,恐怕不只是天灾那么简单。

后半夜,小梅终于抵不住困意,趴在桌上沉沉睡去,墨汁不小心沾了半脸,在她白皙的脸庞上留下一道黑色的印记。苏晚轻轻合上手册,起身走到小梅身边,小心翼翼地给她披上一件外衣,动作轻柔得如同呵护一件珍贵的宝物。

窗外传来打更声,梆子 “当当当” 地响了三下,在寂静的夜里回荡,仿佛在提醒着人们时间的流逝。苏晚缓缓走到医棚门口,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晨雾如同轻纱般弥漫开来,空气中飘来若有若无的药香 —— 那是赵四娘带人采的艾草,正堆在墙根晾晒着,为这个清晨增添了一抹特殊的气息。

“这一场瘟疫,恐怕不只是天灾那么简单。” 她对着渐亮的天色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袖中半枚玉扳指。那道划痕依然刺着手心,仿佛是顾昭在暗夜里攥着断玉时,指甲深深掐进肉里留下的痕迹,让她感受到顾昭当时的焦急与不安。

远处传来马蹄声,比昨夜更加急促,更加沉重,仿佛踏在她的心尖上。苏晚微微皱眉,转身回屋,将《防疫手册》仔细收进檀木匣,又取出顾昭的密信,对着晨光再次审视。

就在这时,她发现最后那个 “昭” 字的拖尾,在光线的照耀下泛着细微的金粉。她突然想起,顾昭曾说过,暗卫传信时,会在紧要处掺入金粉,以防信件被人篡改。

“魏五。” 她提高声音,目光坚定地望向门口,“等会儿你进来,我有话跟你说。”

晨雾里,马蹄声停在了医馆门口,打破了清晨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