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密林藏踪,暗夜寻踪(2 / 2)

她想起庙外鹰眼那柄泛着森冷寒光的刀,想起小刘伤口里不断涌出的脓水,心中一阵后怕。“不能冒险。先观察三天,摸清哨岗规律。” 她坚决地说道。

“那要是他们转移了?” 赵铁柱急得不停地搓着手,脸上满是担忧的神色。

“所以要守夜。” 苏晚说着,伸手扯过一截藤蔓,在树杈上熟练地打了个活结。“小翠,你记着,夜间听到动静先看这个 —— 风刮的话,藤蔓会顺时针转;人踩的话,藤蔓会被气浪带得往反方向摆。”

小翠认真地点了点头,在自己的掌心将藤蔓的晃动规律写了三遍,仿佛要把这个重要的信息深深地刻在脑海里。

后半夜,山间渐渐起雾了。乳白色的雾气如同轻纱一般,缓缓弥漫开来,将整个山林笼罩其中。

苏晚裹着一块破旧的毯子,小心翼翼地跟着赵铁柱,朝着东南方摸索前进。露水悄无声息地打湿了她的麻鞋,每迈出一步,都仿佛踩在冰面上,一股凉意从脚底直窜上心头。

赵铁柱手持长枪,轻轻挑开挡路的荆棘,动作敏捷而谨慎。突然,他一把拽住苏晚的胳膊,压低声音说道:“嘘 ——”

山坳里的灯火在雾气中若隐若现,宛如星星坠落人间。苏晚微微眯起眼,仔细望去,只见二十顶灰布军帐整整齐齐地排列开来,外围矗立着三个哨塔,每个塔上都亮着灯笼,昏黄的灯光在雾气中摇曳不定,哨兵的影子在灯笼下晃来晃去,仿佛鬼魅一般。

“二十人守夜,每更换班。” 苏晚轻声说道,同时摸出怀里的炭笔,在撕下的衣襟上认真地画着。“水源在军帐西边,有个石砌的井台;东边是马厩,至少三十匹马。”

赵铁柱的喉结动了动,低声说道:“这比陈远说的军营还大。鹰眼... 怕不是给人当马前卒。”

苏晚手中的炭笔停在了半空,她想起庙外鹰眼喊 “活的” 时那充满冷笑的表情,想起那些杀手腰间统一佩戴的玄铁令牌,心中豁然开朗 —— 原来他们并非毫无组织的散兵游勇,而是有人精心豢养的暗桩。

“得把消息传给顾昭。” 她迅速把画好的地图折成小块,塞进赵铁柱的衣袋。“你带小翠走,沿着溪水往下,天亮前能到青石板路。顾昭的暗卫在那片老槐林有联络点。”

“那你呢?” 赵铁柱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思议与担忧。“你一个姑娘家,留这儿多危险!”

苏晚低头看着自己的手,这双手昨晚刚刚为伤者缝合过刀伤,此刻还沾染着小刘的鲜血。她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前世手术室里那明亮的无影灯下,想起母亲临终前紧紧攥着她的手,叮嘱她 “要护好小川”。突然,她微微扬起嘴角,露出一个坚定的笑容:“我会藏。小时候在山里掏鸟窝,我能在树杈上蹲一整天,连老猎人都找不着。”

赵铁柱还想要说些什么,远处突然传来一声鹰啸,那声音尖锐而悠长,仿佛一把利刃,瞬间刺破了山间的浓雾,也刺破了苏晚故作镇定的伪装。

她想起庙外鹰眼那寒光闪闪的刀,想起他恶狠狠地说 “再给你们十息” 时的阴鸷表情,喉结不自觉地动了动,急切地说道:“快走。”

天快亮的时候,雾气渐渐散去。苏晚静静地蹲在树杈上,看着赵铁柱和小翠的背影逐渐消失在晨雾之中,心中五味杂陈。

她下意识地摸了摸腰间的药箱,里面还剩半块紫花地丁,半瓶麻醉散,这是她目前仅有的一点物资,也是她应对未知危险的依仗。

山坳里的军帐传来打更的声音,在寂静的清晨显得格外清晰。她低头看了看自己沾满露水的麻鞋,又摸了摸怀里的炭笔,仿佛在思考着下一步的计划。

东边的天空泛起了鱼肚白,那声鹰啸再次响起,这一次似乎更近了,带着几分审视的意味,仿佛有一双无形的眼睛正窥视着她的一举一动。

苏晚的手指轻轻抚过衣摆,那里藏着她从庙后捡到的半块玄铁令牌,边缘还带着一个小小的缺口,在晨曦的微光中闪烁着神秘的光泽。

她想起小刘说的那棵歪脖子老槐,想起军帐边那座石砌的井台,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她果断地扯下腰间的破毯子,粗布擦过脸庞时,她闻到了一股浓浓的血味,还有淡淡的药香,那是她这段时间以来经历的见证。

山风轻轻吹起,卷起她的碎发,露出耳后一道浅浅的疤痕 —— 那是前世手术时不小心被手术刀划伤留下的。苏晚微微眯起眼,目光坚定地望着山坳里晃动的灯笼,伸手把药箱的带子又紧了紧。

该换身行头了。她在心中暗自思忖着,想起军帐外晾着的破损衣袍,想起哨兵换班时那规律的脚步声。

晨雾里渐渐飘来饭香,是小米粥混合着咸菜的味道,钻进她的鼻腔,引得她饿得发疼的肚子一阵咕噜作响。她摸了摸肚子,从树杈上轻轻滑下来,脚印刚好稳稳地盖在那串带铜扣的泥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