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谣言四起,人心惶惶(2 / 2)

瞬间,人群安静了下来,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静止。顾昭腰间的校尉令牌,在晨光的照耀下,被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刺得人睁不开眼。张婆子张了张嘴,像是被人掐住了喉咙,到底没敢再出声。

有几个胆大的人,小心翼翼地凑过去看笔记,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地记着 “消毒步骤”“下针角度”,甚至连出血量都标得清清楚楚,渐渐地,他们都羞愧地低下了头。

“散了吧。” 顾昭轻轻跳下台,走到苏晚身边,声音不自觉地放轻了些,“去看看赵嫂子。”

苏晚转身准备离开时,衣角突然被人轻轻扯了扯。她低头一看,小翠正站在她身后,眼睛亮得像沾了晨露的葡萄,透着满满的期待与热情。“苏姐姐,我想跟你学医术。” 她紧紧攥着一块洗得发白的帕子,“昨儿你教我怎么煮酒消毒,我都记在帕子上了。” 说着,她展开帕子,上面歪歪扭扭地画着一个酒坛,旁边写着 “煮到起小泡”。

苏晚微微蹲下身子,温柔地摸了摸她发顶的小辫,轻声说道:“学医术要吃苦,要记好多药名,要不怕血,不怕脏。”

“我不怕!” 小翠使劲儿地点头,眼神里透着坚定,“我娘生病那会儿,我连药渣都舔过 —— 要是我早会医术,她就不会……” 她突然咬住嘴唇,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吧嗒吧嗒地掉在帕子上。

苏晚的心,像被温水泡过的棉絮一般,瞬间软了下来。她轻轻掏出一块干净帕子,给小翠擦了擦脸,微笑着说:“那从今天起,你跟我认药。先记这十味:甘草、黄芪、白术……”

当夕阳的余晖将茅屋的影子拉得老长时,张婆子鬼鬼祟祟地摸进了村东头的破庙。她裹着一件灰斗篷,走两步就紧张地回头看两步,直到确认没人跟踪,才小心翼翼地掀起破门板上的草帘子。

“办妥了?” 阴影里传来一个低沉的男声,仿佛从黑暗的深渊传来,透着一股阴森的气息。

张婆子像是被吓了一跳,打了个寒颤,急忙往火盆边凑了凑。火光照亮了男人脸上那道狰狞的刀疤,从左眼尾一直斜斜地扯到下颌,在跳跃的火光映照下,显得格外恐怖。

“那些愚民被那小丫头哄住了,不过……” 张婆子搓了搓手,脸上露出一丝狡黠,“您说的那事,我在井边撒了药粉,明儿保准闹肚子。”

刀疤男嗤笑一声,那笑声充满了不屑:“你当那小丫头是吃素的?她治过瘟疫,这点小手段……”

“可她要出城采药!” 张婆子突然拔高声音,像是抓住了什么救命稻草,“我听那小丫头的小徒弟说的,明儿天不亮,她要去南边的乱葬岗采青蒿!”

刀疤男的手指在桌沿上轻轻敲了敲,眼睛里闪过一道阴冷的光,如同夜空中划过的流星,转瞬即逝却又充满杀意:“好。”

破庙外的老槐树上,几片枯叶在夜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树杈间,藏着一道黑影,如同暗夜的幽灵。等张婆子的脚步声渐渐走远,黑影才轻轻跃下地。他伸手摸了摸腰间的短刀,那冰冷的触感让他微微颤抖。他抬头望了眼苏晚医馆方向的灯火 —— 那点光在暗夜里摇曳着,像一颗倔强不肯熄灭的星子,在无边的黑暗中显得那么渺小,却又那么坚定。

晨雾如同轻柔的纱幔,刚刚漫过草尖时,苏晚便背起药篓出了门。她仔细地系紧草帽带,回头对着顾昭,脸上露出一抹灿烂的笑容:“我去去就回,青蒿要赶在露水没干时采。”

顾昭静静地站在门口,手里紧紧攥着一把短刃,指节因为用力而捏得发白。他看着苏晚,眼神里满是担忧:“我陪你。”

“不用。” 苏晚轻轻摇头,目光坚定而自信,“乱葬岗就那么大,我熟。” 她稍微顿了顿,又补了一句,嘴角微微上扬,“再说了,我医术虽好,可护着你的本事,总该你自己来。”

顾昭没有说话,只是目光紧紧地跟随着她的背影,直到那抹青布衫的身影,慢慢地消失在浓浓的雾里。他缓缓转身时,不经意间瞥见墙角有片新鲜的鞋印 —— 是麻鞋的纹路,底纹跟张婆子昨夜穿的那双,明显不大一样。

雾里传来几声鸦叫,那声音在寂静的清晨显得格外凄厉。顾昭手按在刀柄上,突然觉得这清晨的风,竟比后半夜的露水,还要凉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