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暗火未熄,谁在布局(2 / 2)

这时,顾昭的声音从旁边传来:“看这里。”苏晚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墙上钉着一张地图。地图已经有些泛黄,边缘微微卷起,仿佛在岁月的长河中历经了无数沧桑。地图上用红笔醒目地圈着流民营的位置,旁边清晰地写着“庆元七年三月廿三”——正是昨夜纵火的日子。那红笔的颜色鲜艳如血,在昏暗的驿站中显得格外刺眼,仿佛在向人们昭示着这场灾难的预谋。

“他们连时间都算好了。”顾昭的手指轻轻划过地图边缘的小字,眉头紧皱,那紧皱的眉头仿佛凝聚了所有的忧虑。“要在我们到京城前,把流民营搅得鸡犬不宁,乱成一锅粥。”

苏晚捏起一个陶瓶,放在鼻下轻轻嗅了嗅,眉头微微一蹙,那蹙起的眉头仿佛是对这场阴谋的无声抗议。“这油里掺了松脂和硫磺,燃烧起来很难扑灭。普通流民哪里会懂这些门道?”她抬起头,看向顾昭,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担忧,那担忧如同阴霾笼罩在她的眼中。“看来,有人不想让我们活着进城,背后一定有更大的阴谋。”

顾昭没有说话,他的目光落在地图右下角的一个印记上——半朵残缺的莲花。这朵莲花的形状,像极了暗卫卷宗里记载的“莲台”暗号。他下意识地握紧腰间的刀,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喉结动了动,终究还是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仿佛那话中隐藏着无尽的秘密与沉重。

在回营地的路上,陈远突然放慢速度,落在最后,悄悄凑近苏晚。他的声音很轻,却像根细针,直直地刺向苏晚的内心:“苏大夫,您一个姑娘家,怎会懂这么多?我在军营里见多了大夫,可没谁能一眼就看出绳索勒痕。”

苏晚脚步微微一顿,心中暗暗警惕。但她很快镇定下来,转头时脸上已挂上淡淡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的微风,看似平静却暗藏波澜。“我娘是医婆,我从小就跟着她看伤,见得多了,自然就懂些。陈统领要是不信,下次你练兵挂了彩,我给你看看便是。”

陈远盯着她的眼睛,试图从她的眼神中找出一丝破绽。但苏晚的眼中只有坦然,毫无心虚之色。陈远见状,只好笑了笑:“当我没问。”

可苏晚心里清楚,陈远的怀疑并没有消除。她下意识地摸了摸袖中那本用破布包着的《千金方》,现代急诊科的笔记还藏在夹层里。她知道,从今天起,自己必须更加小心谨慎了,每一个举动都可能影响到整个营地的命运。

午后的阳光洒在营地上,那阳光如同金色的丝线,轻柔地抚摸着大地。苏晚站在营地中央,双手拢在嘴边,扯着嗓子大声喊道:“男丁分成三队,一队负责搭新帐篷,一队去挖防火沟,一队去河边担水!妇人们把药箱和粮食搬到中间,晚上轮流守夜!”她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如同洪钟般在营地上空回荡,给人们带来了希望与力量。

老赵扛着铁锹,费力地从人群中挤过来,那铁锹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即将开始的劳作。他脸上满是感激,那感激之情如同阳光般灿烂,“苏大夫,咱都听你的!昨儿要不是你,我家那口子早被火烧没了。”

小翠手里攥着一块破布,紧紧跟在苏晚身后,那破布在风中轻轻飘动,仿佛是她记录希望的旗帜。她认真地记录着:“防火沟要挖三尺宽,夜间巡逻每两个时辰换班,药箱要垫高防潮……”

林氏抱着小川站在帐篷前,用袖口轻轻抹了把脸上的泪,那泪水在阳光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仿佛是对这场灾难的感慨。小川却挣脱她的手,迈着小腿跑过去,一把拽住苏晚的裙角,那裙角在微风中轻轻摆动,如同春日里的花瓣。“阿姐,我也能守夜!我不困!”

苏晚见状,微笑着蹲下身,轻轻捏了捏他冻得红扑扑的耳朵,那耳朵如同熟透的樱桃,透着一股可爱的气息。“小川守药箱好不好?要是谁要乱翻,你就大声喊阿姐。”

“好!”小川用力地点点头,那点头的动作如同小鸡啄米般可爱,转身跑回林氏身边,腰板挺得笔直,像个小战士,那模样充满了坚定与自豪。

随着暮色渐渐漫上来,如同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缓缓覆盖大地。营地在众人的努力下终于有了新的模样。新挖的防火沟里注满了河水,在余晖的映照下,像一条闪闪发光的银链环绕着帐篷,那波光粼粼的水面仿佛是希望的光芒在跳跃。巡逻的流民举着火把,有条不紊地来回走动,火光在他们脸上跳跃,映得人脸暖融融的,那温暖的光芒仿佛驱散了灾难带来的阴霾。

顾昭靠在新搭的木柱上,静静地望着那抹在人群里忙碌穿梭的身影,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眼神中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那温柔如同春日里的第一缕阳光,悄然温暖着人心。

他伸手摸出怀里的密信,那是信鸽脚环上系着的。信上的字迹他再熟悉不过,是皇帝的暗卫用特殊药水写的:“京城急召,速回。”那字迹仿佛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让他的眼神变得更加深沉。

夜风轻轻吹过,卷起几片灰烬,落在信纸上,那灰烬如同凋零的生命,带着一丝凄凉。顾昭望着苏晚被火光映亮的侧脸,心中五味杂陈。他喉结动了动,沉默片刻后,将信纸折成小块,小心翼翼地塞进了最里层的衣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