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婉!你脸色怎么这么差?是不是没休息好?还是那个姓路的给你气受了?”安妮在那头咋咋呼呼,语气里满是关切。
“没有,”燕婉连忙否认,下意识找了个最普通的借口,“可能就是……有点着凉了,没什么力气。”
“着凉?”安妮狐疑地凑近屏幕,几乎要贴到镜头上,“你那边阳光明明好得能晒被子!等等……”她突然眯起眼睛,像发现了什么重大线索,紧紧盯着燕婉,“你该不会是……?”
燕婉心里咯噔一下。她还没想好怎么跟安妮说。这件事太私人,太重大,像一颗刚刚埋进土壤、尚未发芽的种子,她需要时间和空间独自守护,等待它安稳扎根。
“没有,你别瞎猜。”她打断安妮,语气带着一丝自己都没察觉的急促和回避,“就是没睡好,有点累。设计的事我们晚点再聊,我想先休息一下。”
匆匆挂了电话,燕婉靠在椅背上,长长吁出一口气,感觉比连续画了一天稿还累。原来,隐瞒和伪装,也是一种巨大的心力消耗。
傍晚,夕阳将小院染成温暖的蜜色时,路子衿又来了。这次他手里提着一个看起来有些年头的银色保温桶。
“小米粥,熬得久,米油都熬出来了,什么都没加。”他把保温桶放在木桌上,语气平常得像在分享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还有这个,”他拿出一个透明的玻璃小罐,里面是几片切得薄薄的、用糖和醋轻微腌渍过的嫩姜片,“觉得恶心的时候,含一片在舌下,会舒服点。”
他没有问“你好点了吗”,也没有说“我知道你怀孕了”。他用最直接的行动表明,他知道了,他理解她正在经历什么,并且他提供了切实的、不越界的、直击需求的帮助。
燕婉看着那个边角有些磕碰痕迹的保温桶,和那罐在夕阳下泛着琥珀光泽的姜片,鼻腔忽然控制不住地一酸。
在傅家三年,她生病时,周姨端来的餐食永远盛在昂贵的骨瓷碗盘里,菜色按照营养师“低脂低盐高蛋白”的配方精准搭配,连汤的温度都用温度计测量过,确保是入口最适宜的四十五度——可她总觉得那热度只停留在精致的瓷器表面,喝进胃里,还是透着一股公式化的冰冷。就像有一次她胃疼得厉害,傅怀瑾只是让助理送来了包装极其精美、来自瑞士的进口胃药,药盒上的烫金字母闪着冷光,他却没问过她一句“是不是更想喝一碗熬得烂烂的热粥”。
而现在,路子衿的保温桶是最普通的不锈钢款,边缘甚至能看到细微的使用划痕。打开盖子,小米粥温润粘稠,散发着谷物最朴素的香气,温度刚好能让她小口抿着喝,不会烫着,也不会凉了胃。那玻璃罐里的腌姜片,更是带着一种家常的、甚至有些笨拙的关切。
没有精致的仪式,没有昂贵的标签,却有“看见她此刻真实需求”的细心。这份“被看见”的温暖,比傅家所有冷冰冰的奢侈品都更戳人心窝。
她舀了一勺粥送进嘴里。温热的,带着米粒天然的甜香,缓缓滑过那片被胃酸反复灼烧的喉咙,像一只温暖的手,轻轻抚平了那里的毛躁和不适。她又拿起一片姜,辛辣中带着微甜的气息冲入鼻腔,奇异地压制住了那股一直蠢蠢欲动的恶心感。
“谢谢。”她低声说,这一次,声音里带着无法掩饰的、真实的感激,还有一丝被理解后的脆弱。
路子衿看着她慢慢喝粥,才状似随意地开口,语气保持着医生特有的平和:“孕早期反应因人而异,大多数人在十二周后会逐渐减轻。不用给自己太大压力。”他顿了顿,补充道,声音更缓了些,“身体和心情是第一位的。设计稿进度可以灵活调整,索菲亚那边,如果你觉得需要,我可以帮你沟通,说明情况。”
这是他知晓后,第一次明确地、正面地提及。语气依旧冷静专业,却也在那平静之下,藏着朋友般的体贴和尊重,给了她充分的选择空间。
燕婉握着勺子的手微微紧了紧。他知道了。他什么都知道,却选择用这种最不让她感到难堪和压力的方式点破,并提供支持。
“不用。”她抬起头,眼神里恢复了惯有的那份清醒和倔强,“我自己能协调好。” 她可以接受基于理解的帮助,但不能接受因为身体原因而被当作需要特殊照顾的“弱者”,尤其是在她的事业刚刚凭借自身能力赢得尊重的起步阶段。这是她的底线,也是她守护自身价值的方式。
路子衿点了点头,没再坚持,眼神里似乎掠过一丝极淡的欣赏。“有任何需要,随时。”他留下这句话,便自然地起身,将黄昏的宁静和空间完全留给她自己。
院子里彻底安静下来。燕婉小口小口地喝完那碗温热的小米粥,胃里终于有了一种被妥帖安抚的暖意,不再是令人心慌的空洞和灼烧。她走到院子里,指尖拂过橄榄树的叶子,叶片边缘带着夜露初生的凉意,轻轻擦过她的皮肤。
她深深吸了一口气,夜风里混着鼠尾草和迷迭香淡淡的香气,是昨天她和路子衿一起栽种时,泥土留在她指甲缝里的、湿润清新的气息似乎还未完全散去。手轻轻覆上小腹,掌心能清晰地感受到布料下皮肤的温热,像是在和那个安静生长的小生命进行着一场无声的、亲密的对话。
“宝宝,”她对着微凉的空气,声音很轻,却比清晨时多了几分确定,“你看,妈妈好像……慢慢找到和你相处的方式了。” 虽然身体还是会突然不适,胃口还是反复无常,疲惫感会不期而至。但好像,真的没那么可怕,也没那么孤独了。她知道有人站在她身后,不是负担,而是沉静有力的支撑。她也知道自己有能力,在承受着身体变化的同时,继续朝着认定的方向往前走。
她走回书桌旁,摊开画稿——是给画廊设计的初稿,之前画的那些流畅的“风花雪月”纹样旁,多了几处被孕吐打断时、笔尖无力划下的浅浅印记。孕吐带来的虚弱感还在四肢盘旋,但指尖触摸到画稿上那些等待完成的线条,想起路子衿那句“身体第一”的提醒,心里忽然有了新的念头。
她拿起笔,在画稿的边缘,轻轻勾勒出一株铃兰的轮廓,线条温柔而坚韧。或许,她可以把设计的节奏放慢些,在细节里融入一些更柔软、更具生命力的元素,让这份创作,也记录下这段特殊时光的印记。
重新执笔,笔尖落在纸上的力度比往常轻了些,却似乎多了几分“带着宝宝一起见证和创造”的温柔与力量。这不再是硬撑着与身体对抗去完成工作,而是尝试着将生命的不同状态融合进创作里。
这感觉,依然不算好受。
但心底那份扎根的信念,仿佛又深了一寸。
她知道,前路还会有挑战,身体的,外界的。
但她已经准备好了,一边孕育生命,一边耕耘事业。
这两件事,她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