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七,乞巧节至。
月华如水,悄然漫过朱红宫墙,为飞翘的檐角与寂静的亭台镀上一层清辉。
得陛下恩宠,周贵妃特地在宫中办了一场盛典,邀了京中官员未成婚的女儿们入宫欢度乞巧节。
此刻在宫殿园林中,亮如白昼,人影绰绰,弥漫着不同于往日的灵动与微醺的气息。
园林中央,早已搭起一座高达数丈的“乞巧楼”。楼以锦缎缠绕,彩绸为幡,四周悬挂着无数琉璃宫灯,灯影与星光交相辉映,恍如人间仙境。
楼前的长案上,不见寻常的金银器皿,取而代之的是进贡的青玉盘与白玉碗,里面堆叠着新摘的葡萄、浑圆的石榴、清甜的雪梨,更有一碟碟造型别致的“乞巧果子”,或作莲蓬状,或呈金鱼形,精巧可爱。
周贵妃坐在主位,身边是贤惠良淑四位妃子。
“淑妃姐姐的女红果然出彩!这穿针乞巧的比赛今年又是淑妃姐姐得了头筹。”
淑妃今日着淡紫宫装,率先将七孔金针与五色丝线如游蛇般灵巧地穿过一个个几不可见的针孔,引得周围一片低低的惊叹与羡慕。
另一边,“喜蛛应巧”则更添几分趣致。
女儿们三五成群,小心翼翼地打开各自珍藏的妆奁或小锦盒。
那金丝楠木的盒底,已有蛛儿辛勤织就了密密的银网。
“快看!熙棠妹妹的蜘蛛结了个团锦似的圆网,真真是巧了!”
被点名的许熙棠掩唇轻笑,眼中满是欣喜。而那蛛网稀疏零落的,则不免跺脚娇嗔,引来一阵善意的调笑。
“看来熙棠妹妹很快便能觅得如意郎君了。”
“沐烟姐姐,连你也取笑我。”
许熙棠是户部尚书的独女,自打及笄后不少人家上门求娶,可愁坏了尚书夫人。
一是愁自己这个女儿心心念念镇国公府那个病秧子世子,不肯看别的儿郎。
二是愁周贵妃有意为二皇子娉女儿为正妃。
自打王家女儿出了事,京中传着不少的小道消息。
有人说是因为王家女儿在宫中误入了冷宫,撞见了那前朝的宫妃的鬼混,这才失了心智宛如三岁儿童一般。
也有人说是二皇子不喜欢这个王家女,将人从假山石上推了下来,摔坏了脑袋。
不管是如何,许夫人都不想自己的女儿踏入齐王妃那个旋涡。
况且崔相的嫡三女,还未及笄便被许给了齐王为侧妃。
这些官家夫人都是在后宅中摸爬滚打几十年的,又怎能看不懂这其中的关卡?
崔相长女和二女都还未许人家,三女都未及笄便匆匆忙忙许给了齐王为侧妃。
怕不是二人早有了首尾,这才被迫赐了婚。
许夫人可不想自己的女儿嫁进齐王府后,处理这一堆的烂摊子。
自己的夫君年仅四十便坐上了户部尚书的位置,走的每一步都是战战兢兢,陛下属意于太子殿下,他们全家都不想冒这个险。
“长公主怎么不去和女儿们一道玩玩?”
周贵妃带着和善的笑容,似是关切的冲着仰灵思说道。
今日来的都是京中还未成婚的适龄女儿,同为十三岁的二公主和三公主都被自家母妃拘在寝殿里。
是以今日就来了她这一位公主。
“咱们长公主从小随太皇太后在寺中清修,怕是不习惯这种热热闹闹的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