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朝宴的第二日,太子妃已定,太子将要娶亲的事便传遍了京都。
封太子妃的圣旨送到镇国公府,与此同时六道太后懿旨也送到各个府中。
永安伯长孙女郑氏庭月和大理寺卿嫡次女纪氏沐烟同被封为了太子良娣。
来永安伯府宣旨的是慈宁宫大太监焦公公。
“大小姐快快起身。”
郑女刚接过旨意,便被焦公公扶了起来。
身边的大夫人一刻都忍不了,急匆匆的问道,
“焦公公,不知太后娘娘是何意?”
永安伯乃太后亲兄,先帝还在位之时,永安伯没少仗着自己国舅的身份耀武扬威。
庆帝不是太后亲子,自然和永安伯府不亲近。
这么多年永安伯府每况愈下,后辈们读书不行,科举屡屡落榜,府中的子孙没都没个一官半职。
整个永安伯府都靠着往日的辉煌度日。
自从太后允诺太子妃会出自永安伯府,他们郑家便将长女留到了十八岁,迟迟未曾许亲。
一应用度都紧着这位未来太子妃娘娘。
府中的除了郑大小姐以外别房的女儿们早就对此不满。
“还以为大姐姐接的是封太子妃的圣旨呢,没想到只是个良娣。“
“嘘,低声些,被大姐姐听到我们没规矩,又该罚我们去跪祠堂了。”
“怕什么,她还以为自己还是未来太子妃呢“
站在女眷后方的永安伯二房的四小姐和三房的七小姐窃窃私语,嘲笑的声音刚好被站在前首的郑庭月听到。
郑庭月双手捧着圣旨,指甲狠狠的扎进明黄色的丝缎里。
“大夫人,这是陛下的意思,太后娘娘也没办法。”
焦公公是太后身边的老人,被派来太后娘家传旨,也有安抚永安伯府的意思。
“可是之前明明说好的就是“
大夫人是永安伯长媳,也是郑庭月生母,现如今永安伯府的当家主母。
“大夫人慎言。”焦公公突然提高音量,如同一记响鞭抽碎对方。
“够了!”
永安伯突然站起身,阴影笼罩住对方,大夫人所有话语咽了回去。
“辛苦焦公公,太后娘娘的意思我们知晓。”
焦公公跟了太后几十年,自然是知道太后这个胞兄是个什么德行。
一个心比天高,扶不起来的废物。
带的永安伯府这么多年都没出一个有用的晚辈出来。
唯有一个郑庭月,从小便长在太后膝下,接受宫中嬷嬷的教导,还算有几分贵女的姿态。
焦公公看着永安伯府一家人,有愤怒的,伤心的,更有人掩不住的幸灾乐祸,长叹一口气离开永安伯府。
同被封为太子良娣的大理寺卿嫡次女纪氏沐烟稳稳的接住宫中天使捧来的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