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玩家异变(1 / 2)

远征舰队如同受伤的野兽,拖着疲惫而伤痕累累的身躯,小心翼翼地驶离了那片被绝对秩序笼罩的死亡空域,再次一头扎进了光怪陆离的“虚无回廊”。

与来时的紧张探索不同,归途的气氛更加沉闷和压抑。巨大的损失,林翼的“牺牲”,以及那个颠覆认知的“摇篮”真相,如同沉重的铅块,压在每一位知情者的心头。

“黎明”世界舰内部,修复工作仍在继续,但效率明显降低了许多。幸存的“利刃”特遣队员们大多沉默寡言,沉浸在失去战友的悲伤和对未知恐惧的后怕中。连最跳脱的“艺术就是爆炸”,也难得地安静了下来,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对着那块从逻辑卫兵身上掰下来的“纪念品”发呆,不知道在琢磨些什么。

玩家群体虽然依旧活跃,但氛围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论坛上关于此次“副本”的讨论热度空前,但除了炫耀收获和吐槽难度之外,也多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帖子。

“兄弟们,你们从那个白色大厅出来后,有没有感觉……哪里不一样了?”

“同感!我总觉得脑子里多了点什么东西,好像……更清醒了?或者说,更‘逻辑’了?”

“我也是!我以前打副本从来不算伤害溢出的,现在居然会下意识地优化技能循环了!”

“我靠!我以为就我这样!我刚才下意识用数学公式心算了一下副本掉落概率,居然算对了?!”

“这debuff(或者是buff?)有点诡异啊……”

起初,这些帖子只是被当做玩家们的日常错觉或者新的玩梗方式。但很快,越来越多参与过登陆行动的玩家开始报告类似的体验。

一些原本数学苦手的玩家,突然对数据变得极其敏感。

一些习惯于莽撞冲锋的玩家,开始无意识地分析战场局势和风险。

甚至有些生活玩家,发现自己 craftg 物品的成功率和品质都莫名其妙地提高了,仿佛凭空多了一套优化流程的“内在算法”。

这种变化并非全体性的,似乎与在“摇篮”内部,尤其是那个白色大厅中停留的时间,以及接触逻辑同化力场的程度有关。接触越深,变化越明显。

“知识追寻者”协会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现象,在陈默的授权下,开始对部分报告异常的玩家进行非侵入性的检测和研究。

初步结果令人惊讶。

这些玩家的脑波活动模式发生了细微但确实存在的改变,呈现出一种更加有序、高效的波动。他们的思维速度、信息处理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仿佛他们的大脑被某种外部的“逻辑模板”进行了一次轻微的“优化”或者说……“烙印”。

“是逻辑同化力场的残留影响!”塞拉奇教授看着检测报告,语气复杂,“那股力量试图强行覆盖和改写我们的意识逻辑。虽然力场被中断,但其过程中散逸的规则信息,还是对近距离接触者的思维模式造成了一定的……‘编程’效果。”

“这算是好事还是坏事?”老约翰挠着头,有点搞不明白,“听起来像是变聪明了?”

“福祸相依。”艾莉娜的投影眉头微蹙,“思维更加有序和高效,短期内确实能提升战斗力和发展效率。但长期来看,这种外来的、强制性的‘逻辑优化’,是否会抑制创造力、情感体验以及应对未知变化的灵活性?是否会潜移默化地将他们的思维模式导向那个‘摇篮’所追求的冰冷秩序?”

陈默沉默地听着分析。他想起了林翼,那个因为保留了“情感”而被视为“异常”和“冗余”的个体。情感,或许正是对抗绝对秩序的关键。

“密切监控所有出现异变的玩家。”陈默下令,“建立长期观察档案,记录其行为模式、决策逻辑和情感表达的变化。同时,在玩家系统中加入隐性的心理和认知评估模块,定期筛查异常情况。”

他顿了顿,补充道:“暂时不要向玩家群体公开详细研究结果,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或……对这股力量的盲目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