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战后的余波(2 / 2)

装备与设施方面:“黎明”世界舰外部装甲受损面积超过百分之四十,多处武器平台和传感器阵列被毁,能量护盾发生器过载损坏多处,需要大量资源和时间修复。参与防御的同盟舰队损失超过六成,尤其是作为主力的玩家舰队,几乎被打残,需要重建。

资源方面:储备的战略资源,尤其是稀有金属和能量晶体,在持续的高强度战斗和修复中消耗巨大,几近枯竭。

可以说,虽然击退了强敌,但“守望者同盟”也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实力大打折扣。

“妈的,这一仗打得,老家底都快赔光了!”老约翰看着损毁报告,心疼得直抽抽,独眼里满是血丝,“修!都得修!这可都是好材料啊!”

艾莉娜轻声道:“伤亡者的安抚和重组工作也在进行。‘灵魂温床’负荷很大,需要时间。”

“钢铁雄心”则更加务实:“当务之急是重建防御力量。玩家们的热情很高,可以利用贡献点系统,激励他们参与修复和建造工作。同时,我们需要从盟友那里尽可能获取资源支持。”

陈默点了点头,迅速做出了部署:

1. 全力修复:集中所有工程力量,优先修复“黎明”世界舰的核心功能(能源、推进、护盾)和主要武器系统。利用“活性金属”技术和玩家工程队,加快外部装甲修复。

2. 抚恤与激励:提高阵亡玩家的补偿和参与修复任务的贡献点奖励。对Npc阵亡者家属和伤者进行妥善安置和抚恤,稳定内部情绪。

3. 资源筹集:一方面通过星环议会和“生态守护者”等盟友渠道,紧急采购急需资源;另一方面,组织玩家和Npc采矿队,前往同盟控制区内相对安全的资源星进行开采。

4. 舰队重建:利用此次战斗中获取的第七军团战舰残骸和技术数据,结合方舟科技,设计建造新一代的、更适合与“研究所”作战的同盟舰船。

5. 技术消化:总结此次战斗中“规则奇点炸弹”、“源初超载”等技术的使用经验和教训,进行优化和改进,同时加强对“猩红源能”可控性的研究。

整个“守望者同盟”如同一个受伤的巨人,在短暂的庆祝和哀悼后,再次高速运转起来,投入到繁重的修复和重建工作之中。玩家们对于“新版本”的建设和“新装备”的期待,成为了强大的驱动力。

然而,陈默心中清楚,物理上的创伤可以修复,但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却刚刚开始浮现。

就在修复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时,一个来自“知识追寻者”协会的紧急通讯,接到了陈默这里。负责通讯的,正是塞拉奇教授,他的语气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激动和……一丝恐惧。

“指引者!我们……我们在分析逻辑统领退走时留下的规则涟漪残迹时,有了惊人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