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源能通讯网络(持续优化和扩展)。
· 进阶:高维信息过滤与防御技术(防范“研究所”或其它存在的意识入侵和信息污染);“灵能-科技”混合计算(利用灵能提升复杂问题的运算速度);“现实增强界面”(为玩家和操作员提供更直观的信息交互方式)。
在这幅蓝图的指引和“贡献度”的诱惑下,同盟的研发力量被充分调动起来,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甚至有些“野蛮生长”的态势。
玩家们依然是其中最活跃、也最不可预测的因素。他们的“技术宅”团队经常能提出一些天马行空、看似违背常理却偶尔能歪打正着的方案。比如,他们试图用“猩红源能”的侵蚀特性来“蚀刻”更精密的能量回路,虽然失败了几十次,炸毁了数个实验室,但居然真的让他们搞出了一种能够暂时大幅提升能量武器穿透性的“猩红镀层”技术(副作用是武器耐久度急剧下降)。
另一个玩家小组则沉迷于“意识网络”的应用开发,搞出了一个名为“众包算力挖矿”的奇葩项目,试图引导玩家在下线后贡献出闲置的脑力(灵魂印记算力)来辅助科研计算,虽然目前效率低下且极不稳定,但思路让艾莉娜等灵能专家都感到惊讶。
矮人和工程团队则专注于将各项技术“实体化”。他们将玩家和研究者们提出的理论,变成实实在在的零件、设备和建筑。矮人大师们对“活性金属”的培育尤其感兴趣,他们希望能锻造出拥有“生命”的武器和铠甲。而工程团队则在“空间折叠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成功为“黎明”的仓库区加装了第一批空间扩展模块,储物能力提升了数倍。
星语者和“晶语者”则在能量与信息的精微层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星语者们优化了源能通讯网络的灵能编码,使其传输效率和安全性进一步提升。“晶语者”则利用他们对能量的敏锐感知,协助改进了能量核心的稳定性和输出效率。
陈默本人,则坐镇科技树的最顶端,负责最前沿、最危险也最核心的领域。他一边持续推进“英雄归来计划”,利用集体意识共鸣带来的突破,艰难地完善着肝帝老王和林翼的意识蓝图;一边尝试更深层次地沟通“源初之种”,探索其创造与还原的奥秘;同时,他还要分神关注“规则技术”的实用化进展,这是未来对抗逻辑统领的关键。
成果是显着的:
· “黎明”世界舰的防御系统升级,加载了实验性的“规则干扰矩阵”,虽然功率有限,但已能对低强度的规则攻击产生一定的削弱效果。
· 新一代的玩家机甲和同盟制式舰船,开始应用“自适应合金”和“灵能导能装甲”,生存能力大幅提升。
· 源能通讯网络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信号更加稳定,甚至开始尝试跨星系的低频信息传递。
· “虚空能”汲取装置的原理样机成功在实验室环境下,从虚无中提取出了第一缕微弱的、区别于已知任何能量的“虚空能量”,虽然距离实用化还遥遥无期,但证明了方向的可行性。
当然,失败和事故也层出不穷。实验室爆炸、能量失控、意识连接异常……几乎成了家常便饭。但得益于“灵魂温床”的存在和玩家们对“删号”的豁达态度,这些挫折并未能阻挡科技前进的脚步。
整个“守望者同盟”,仿佛一个巨大的、高速运转的科技熔炉,以“源初之力”为火,以方舟知识为薪,以所有成员的智慧与热情为风,正在锻造着一柄足以劈开未来迷雾、应对一切挑战的利剑!
源能科技树,正在这片星海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茁壮成长,开枝散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