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世界舰的诞生与首航,如同一剂强效的凝聚剂,将“守望者同盟”内部因战争阴云和种族差异而产生的些许杂音,暂时压了下去。所有成员,无论是玩家还是原住民,都沉浸在这座移动家园带来的安全感与自豪感之中。然而,陈默和同盟的核心管理层却异常清醒地认识到,仅仅依靠共同的危机感和“黎明”这个实体,并不足以长久维系一个如此复杂多元的联盟。
缺乏明确的法律框架、权责划分和管理流程,在和平时期或许还能依靠默契和领袖威望维持,但在面临“研究所”持续威胁和未来更大风浪时,必然会成为致命的弱点。内部的摩擦、资源的分配、不同种族文化间的冲突,都可能在不经意间侵蚀同盟的根基。
是时候将同盟的运作,从“草创期”的混乱英雄主义,转向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期”了。
在陈默的授意下,一个由他本人担任总顾问,艾莉娜、老约翰、“钢铁雄心”、以及各主要成员种族推举出的贤者或长老组成的“宪章起草委员会”正式成立。他们的任务,是制定一份能够体现同盟共同理念、明确权利义务、规范组织架构的纲领性文件——《守望者同盟宪章》。
起草过程,本身就是一场激烈的思想碰撞和文化磨合。
矮人代表老约翰拍着桌子,嗓门震得会议室顶棚的灰尘簌簌落下:“规矩?俺觉得现在的规矩就挺好!指引者说打哪儿,俺们矮人就砸哪儿!搞那么多条条框框,打起仗来岂不是要急死人?效率!效率最重要!”他坚持要在宪章里明确“一切为了更高效地锻造和战斗”的原则。
星语者艾莉娜则持相反意见,她的声音空灵而坚定,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无序的集合体终将因内耗而消亡。同盟需要的是秩序,是基于理性和长远规划的秩序。资源的分配、技术的共享、外交的策略,都需要明确的规则来保障公平与可持续。”她提议建立一个由各族智者组成的“长老议会”,负责审议重大决策,平衡各方利益。
玩家代表“钢铁雄心”则提出了一个更……接地气的观点:“规矩我们懂,游戏规则嘛!但规则得清晰、透明、有激励!贡献点系统就很好嘛!谁干活多,谁贡献大,谁就拿得多,有话语权!咱们可以搞个‘同盟贡献度’,跟个人权限、资源分配、甚至议会席位挂钩!”他试图将玩家那套“数据化”和“任务驱动”的管理模式引入宪章。
其他种族的代表也纷纷发声:“晶语者”强调知识与信息的自由流通与保护;“虚空鳐”族群则关注生存空间和生态平衡;新加入的人类商业行会则更关心贸易自由和产权保障……
会议室内,各种语言、各种理念激烈交锋,时常因为一个条款的措辞或一个权力的归属争得面红耳赤。老约翰的咆哮、艾莉娜冷静的辩驳、“钢铁雄心”试图用游戏术语解释复杂概念的尝试……构成了一幅极其热闹甚至有些混乱的画卷。
陈默大多数时候只是静静地听着,偶尔在关键处引导一下方向,或者提出一些基于方舟知识中关于大型文明管理的宏观建议。他深知,这份宪章必须是各方妥协与共识的产物,强行推行只会埋下分裂的种子。
争论持续了数个星环日。最终,在陈默的斡旋和各方的妥协下,《守望者同盟宪章(初版)》终于艰难地诞生了。
宪章的核心内容包括:
· 序言与宗旨:明确了同盟的成立源于共同应对“研究所”等外部威胁,追求生存、发展与探索的共同目标。强调了团结、互助、尊重多样性及守护文明火种(“篝火”)的核心价值观。
· 成员权利与义务:规定了成员享有内部安全庇护、技术(非核心)共享、公平贸易、政治参与等基本权利;同时需承担根据自身能力提供军事、资源、技术或人力支持,遵守同盟法令,维护同盟统一与声誉的义务。
· 组织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