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观测星尘与发现灯塔(2 / 2)

巨大的兴奋感冲刷着陈默的意识。他立刻将这个信号的坐标和矢量方向牢牢记录下来,设定为最高优先级目标。

“目标已锁定!‘灯塔’!”陈默看着那在感知中微弱却坚定的光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动力,“不管你是‘宇宙高速公路服务区’还是‘黑心旅行社的揽客招牌’,爷来了!”

然而,兴奋过后,现实的问题接踵而至。

怎么去?

他现在只是个意识体,靠着“源初之种”和意识锚点勉强固定在这片虚无之海中。他没有任何推进装置,没有飞船,甚至连个能蹬腿的“身体”都没有。

“难道要靠意念驱动?‘我寻思我能过去’?”陈默尝试着“想”着自己往灯塔方向移动,结果自然是纹丝不动。意识锚点把他固定得死死的。

他需要动力,需要一种能让他这坨“意识集合体”在虚无之海中移动的方法。

他再次将目光投向了那无尽的“星尘”和文明的“余烬”。或许,答案就隐藏在这些前辈(或倒霉蛋)留下的遗产之中。

他开始有针对性地搜索与“维度航行”、“意识迁移”、“虚空推进”相关的知识碎片。这个过程如同大海捞针,而且捞上来的大部分是生锈的、断裂的针。

就在他几乎要放弃,考虑是不是干脆把“源初之种”改造成一个“意识屁推进器”(虽然听起来很不靠谱)的时候,他从一颗非常黯淡、几乎被忽略的星尘里,解析出了一段有趣的信息。

那来自一个被称为“虚空漫游者”的奇特生物族群的残响。它们并非科技文明,而是一种天生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生活在维度间隙的生物。它们的残响中,蕴含了一种独特的、利用自身精神力与虚空能量产生微弱互动,从而实现短距离“飘移”的本能技巧。

这种技巧极其粗糙,效率低下,而且对精神负荷很大,对于那个“虚空漫游者”族群来说,可能只是它们基础能力中的基础。但对于一无所有、只有意识和一点能量的陈默来说,这简直就是雪中送炭的《新手村步行指南》!

“就是这个!”陈默如获至宝。

他立刻开始研究并尝试模仿这种“虚空飘移”技巧。这感觉,就像让一个从来没下过水的人,只看理论书就学习如何狗刨。

他调动精神力,试图与周围惰性的源能产生“共鸣”,然后像划水一样,向后“推”动。

第一次尝试:意识核心猛地一震,差点把“源初之种”给震散架了,人(意识)在原地纹丝不动。

第二次尝试:精神力的输出角度不对,产生了一个旋转的力矩,让他在原地像个陀螺一样转了几十圈,晕得他差点“吐”出来。

第三次尝试:……

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消耗了足足0.5%的宝贵能量(心疼得陈默直抽抽)之后,他终于……成功地、极其缓慢地、向着远离“灯塔”的方向……移动了大概一毫米。

陈默:“……”

出师不利,方向还搞反了!

他感觉自己像个试图学会用意念驱动轮椅的瘫痪病人,充满了无力感和挫败感。

“不行,这样太蠢了,而且太耗能量了。”陈默停下来反思,“得优化!得像优化游戏操作一样,找到最节能、最高效的‘技能释放方式’。”

他结合之前学到的能量回路知识、“虚空漫游者”的本能技巧,以及自身对精神力的控制经验,开始“自创”一门适合他当前状态的“虚空行走·丐中丐版”技能。

这又是一个极其耗费心神的过程。他不断调整精神力的频率、输出功率、作用方式,像程序员调试bUG一样,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重来。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一天,也许是一年,在这片时间感模糊的虚无之海中,陈默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他成功地让自身意识锚点,以一种极其缓慢但稳定的速度,朝着“灯塔”的方向,开始移动了!

速度大概相当于……乌龟在糖浆里游泳。

但无论如何,他动起来了!

【系统提示:成功模拟并优化低效推进模组。命名为【虚空龟速爬行术(被动)】。持续运行每小时消耗能量0.01%。】

看着系统给出的这个充满嘲讽意味的技能名,陈默嘴角(意识层面的)抽搐了一下,但心里还是充满了成就感。

“龟速就龟速吧,总比原地等死强。”他安慰自己,“至少方向是对的。”

他设定好自动运行【虚空龟速爬行术】,然后将大部分意识沉浸回知识库,继续他的“淘金”和学习大业。毕竟,前往“灯塔”的旅途注定漫长,他必须利用这段时间,尽可能多地积累资本。

他就像个踏上了未知航路的水手,目标已经确定,船只(意识锚点)虽然破旧,动力(龟速爬行术)虽然感人,但终归是上路了。

星海浮萍,终于开始了向篝火的第一缕微光,艰难而坚定的跋涉。

---

(注1:调侃《战锤40K》中机械教的“血肉苦弱,机械飞升”理念。)

(注2:调侃某些哲学思想走向极端后的荒谬结果。)

(注3:调侃数学和逻辑学中的“自指”悖论,如“理发师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