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甚至开始尝试用身体去“堵”【清扫者I型】的能量枪口(虽然死亡率极高);
肝帝老王则发现了【清扫者I型】的扫描器对高速闪烁的特定光源会产生短暂“致盲”效果,立刻组织人手制作“土制闪光弹”。
战场变成了混乱而滑稽的“物理引擎测试现场”。【清扫者I型】强大的战斗逻辑,在面对这种完全不按常理出牌的、基于底层规则漏洞的“攻击”时,开始出现各种匪夷所思的故障:程序死循环、关节过载、传感器错乱……
胜利的天平,似乎开始向玩家倾斜。
但陈默在神殿核心,却看得心惊肉跳。他通过系统,清晰地监测到每一台被“奇葩”方式击败的【清扫者I型】,在瘫痪或毁灭前,都将大量的战斗数据,尤其是规则冲突数据,上传了出去!
Z-17正在贪婪地记录着这一切!
“不能这样下去!”陈默知道,必须执行“数据污染”计划了。
他立刻行动起来:
1. 信息伪装: 他动用权限,开始在所有向外传输的数据流中,混入大量随机的、无意义的“规则噪声”。比如,将玩家“卡地形”的成功,伪装成是某种未知的“地脉能量爆发”导致的局部规则不稳定;将“致盲”效果,归结为某种“神圣干扰”。
2. 诱导性“教学”: 他甚至主动“设计”了一些看似有效、实则存在致命缺陷或者会将【清扫者I型】引向更复杂规则陷阱的“战术”,通过系统任务的形式,隐晦地引导玩家去使用。这些战术短期内能取得战果,但其核心原理是错误的,会将Z-17的分析引入歧途。
3. “种子”计划: 这是他最大胆的行动。他利用自己对世界底层代码和“净化者”信息收集模块的理解,精心编制了一段极其隐蔽的、带有自复制和逻辑腐蚀特性的异常代码,像病毒一样,将其包裹在那些被上传的、看似有价值的规则数据中。这段代码一旦在“净化者”的后台数据库积累到一定数量,就可能引发不可预知的后果……比如,让后续型号的“净化者”产生微小的逻辑偏差,或者对某些特定(且错误)的规则信号产生过度反应。
这是一个危险的游戏。一旦被Z-17察觉,后果不堪设想。但陈默别无选择。
就在第一波【清扫者I型】在玩家的“混沌战术”和陈默的“数据污染”下逐渐被消灭时,Z-17的通讯再次不期而至。
“很精彩的应对,变量。” Z-17的声音听不出喜怒,“你的变量们,果然充满了……‘惊喜’。他们对规则的理解和运用方式,虽然低效且混乱,但确实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陈默心中冷笑,表面恭敬:“只是求生本能罢了,阁下。为了生存,我们愿意尝试任何可能性。”
“很好。” Z-17顿了顿,“基于第一轮测试的‘优异’表现,第二轮测试将提前进行。此次将投入新型号【破障者II型】,它们搭载了‘初级规则扰动抵抗模块’和‘动态环境适应系统’。希望你的变量们,能带来更多的……‘数据’。”
通讯结束。
陈默的心沉了下去。Z-17的反应速度比他预想的更快!【破障者II型】显然是针对玩家们的“规则漏洞”战术进行了针对性强化!
第一轮的小胜,代价是让敌人变得更聪明、更强大。
而他所所所种下的“错误”种子,能否在关键时刻发芽,还是未知数。
战争,进入了更加残酷的第二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