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部委消息(1 / 2)

林万骁得到消息,说国家有政策,可以设立“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和“跨境旅游实验区”。这两个国家级牌子,意味着真金白银的投入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林万骁闻风而动,亲自点将,组建了赴京汇报工作组,成员包括常务副市长朱志杰、分管文旅的副市长、民宗局长、文旅局长,以及市委政研室和市府办的几名笔杆子。出发前,他闭门两天,亲自操刀,将汇报材料打磨了数遍,每一个数据、每一个提法都反复推敲,力求精准、扎实、有说服力。

飞机舷窗外,华北平原的景色逐渐清晰。同行的几位市级领导和部门负责人,脸上都带着几分兴奋与期待。省委常委亲自带队,又是为了争取如此重要的政策,想必此行会颇为顺利。

然而,京城的现实,很快给他们上了一课。

第一站,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他们此行核心目标“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的审批权,主要在共同发展司。

气派的部委大楼,门禁森严。经过层层通报和等待,他们被引到了一间小型会议室。进来接待他们的,并非预想中的司领导,只是一位看起来四十岁上下、戴着眼镜、表情严肃的处长,自我介绍姓王。

“林常委,各位西明的同志,一路辛苦。”王处长语气客气,但透着公事公办的疏离,“司里主要领导今天都有重要会议,委托我来听取一下你们的情况。”

朱志杰副市长按照准备好的稿子,开始汇报西明的基本情况、民族构成、发展现状以及申请示范区的理由和规划。他讲得投入,但王处长只是低头翻看着西明提前报送的材料,偶尔抬眼看一下,手指在桌上无意识地敲击着,看不出什么表情。

等到朱志杰讲完,王处长推了推眼镜,开口问道:“材料我们初步看了一下。有几个问题想了解一下。第一,你们西明市‘兴边富民’工作的具体成效数据,特别是边境一线群众人均收入增长、公共服务覆盖水平,与省内其他地区、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具体对比数据,有更详细的吗?”

“第二,你们提出的示范区建设方案,涉及大量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地方配套资金如何落实?有没有做过详细的财力测算和风险评估?”

“第三,与邻国勐拉市的合作机制,目前还停留在备忘录层面,具体的实施细则和项目落地情况如何?这方面需要更扎实的进展来支撑示范区的申请。”

问题个个尖锐,直指要害。显然,这位王处长对业务极为熟悉,并非可以轻易糊弄的角色。西明这边准备的汇报,更多是宏观思路和美好愿景,在这些具体操作层面的细节上,顿时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几位具体业务部门的负责人额头开始冒汗,支支吾吾地补充解释,却难以给出令对方满意的答复。

林万骁全程没有说话,脸色平静,只是认真地听着双方的问答。他能感觉到会议室里气氛的微妙变化,从最初的满怀希望,逐渐变得有些凝滞和压抑。

会谈持续了不到一小时便结束了。王处长起身,依旧是那副不冷不热的表情:“好的,情况我们大致了解了。材料我们会按程序研究,有需要会再跟你们联系。感谢各位远道而来。”

没有承诺,没有时间表,甚至连一句客套的鼓励都没有。

从民委大楼出来,外面的冷风一吹,几位随行人员脸上都难掩失望和愤懑。

“这……这也太……”文旅局长是个直性子,忍不住低声抱怨,“我们林常委亲自来,就派个处长打发我们?连司长的面都见不到?”

“就是,问的问题那么细,分明就是刁难!”民宗局长也附和道。

常务副市长朱志杰脸色也不太好看,他看向林万骁:“书记,您看这……”

林万骁摆了摆手,制止了他们的议论,脸上看不出喜怒:“部委有部委的规矩,处长也是代表司里。人家问的问题,都在点子上,说明我们工作还不够细,不够实。走吧,去下一站。”

第二站,文化和旅游部,目标是“跨境旅游实验区”,核心对接政策法规司。

情况几乎是民委的翻版。接待他们的,同样是一位姓李的副处长,态度甚至更加程式化。听完关于西明旅游资源和文化特色的介绍后,李处长直接泼了冷水:

“跨境旅游涉及外交、边防、海关等多个部门,协调难度极大。目前国家层面对于新设实验区非常谨慎,除非有特别成熟和创新的模式。你们提出的构想很好,但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实施方案,比如跨境线路设计、双方权利义务界定、安全监管责任划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等,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细化。目前看,条件还不太成熟。”

又是一盆冷水浇下。

连续在两个核心部委碰了软钉子,连司领导的面都没见到,团队里的气氛彻底跌入了谷底。来时的雄心壮志,被京城部委衙门森严的等级和务实到近乎苛刻的作风击得粉碎。所有人都沉默着,脸上写满了气馁和疲惫。

天色已近黄昏。林万骁看着垂头丧气的下属们,心中了然。他脸上反而露出一丝温和的笑容,对朱志杰说:“志杰,安排一下,找个好点的馆子,请大家吃顿晚饭,暖和暖和,也尝尝京城的地道风味。住宿都安排好了吧?”

“都安排好了,书记。”朱志杰连忙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