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草甸之行(三)(1 / 2)

草甸县的夜晚,并不宁静。

县委书记李强和县长阿苦拉哈在送林万骁回招待所后,立刻召集了所有在家的县委常委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就在县委会议室连夜开会。气氛比白天在西山乡时更加凝重。

“都说说吧,今天林书记的话,都听进去了吗?”李强揉着发胀的太阳穴,声音沙哑。没有了在白天的惊慌,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逼到墙角后的决绝。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没人先开口。白天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林万骁那平静却犀利的质问,像一把刀子,剖开了他们长期以来回避的问题。

“李书记,阿苦县长,”最终还是分管扶贫的副书记打破了沉默,他脸色也很难看,“西山乡的情况,我们不是不知道,也一直在想办法。但县里财力有限,‘云上草甸’投入巨大,后续维护、宣传还要持续花钱,确实……确实有些顾此失彼了。”

“顾此失彼?”阿苦拉哈猛地抬起头,这位彝族汉子眼睛里布满了血丝,“这是理由吗?林书记说得对,是我们忘了本!只想着怎么把门面打扮得漂亮,忘了屋里还有挨饿受冻的亲人!”他用彝语激动地说了几句,大意是祖先训诫要团结互助,如今却让部分族人被遗忘在深山。

他的话让在场不少本地彝族干部低下了头。

“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李强深吸一口气,压下了心中的烦躁和恐慌,“林书记只给了我们一周时间。一周!要拿出一个能让市委,让林书记认可的方案!现在,我们必须统一思想,接下来怎么办?”

“交通必须解决!”交通局长率先表态,“西山乡那条路,我明天就带技术人员再去勘测,争取用最快速度拿出改造方案和预算!”

“教育方面,”教育局长接口,“乡中心小学的宿舍楼早就该扩建了,还有校车问题,我们可以先协调县里的运输公司,临时租用车辆解决一部分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医疗这块,”卫生局长说,“我马上联系市人民医院,请求他们派出医疗队,下周就进驻西山乡开展巡回诊疗,同时对乡卫生院医护人员进行培训。”

一个个部门负责人开始表态,不再是空话套话,而是带着具体的时间和措施。压力,有时候是最好的催化剂。

“光是解决眼前的困难还不够。”李强敲了敲桌子,“林书记提到了旅游带动。文旅局,你们有什么想法?”

文旅局长是个年轻干部,脑子活络,他想了想说:“李书记,阿苦县长,我觉得林书记的点拨很有道理。西山乡虽然偏远,但保留了很多原生态的彝族村落和古老习俗,这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开发‘深度彝寨体验游’?把少量追求原真性的高端游客引过去,住在村民家,参与农事,体验民俗,这样既能增加村民收入,也能保护文化。”

“这个思路好!”阿苦拉哈眼睛一亮,“我们还可以把西山乡的苦荞、火腿、野生菌这些土特产,包装成‘云上草甸’的伴手礼,在景区统一销售!”

会议一直持续到深夜,初步确定了“短期解难、中期造血、长期融合”的帮扶思路,并明确了各项任务的牵头领导和完成时限。散会时,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疲惫,但眼神里多了几分破釜沉舟的坚定。

第二天,林万骁的行程依旧紧凑。他按照原计划,视察了“云上草甸”旅游区的运营情况,听取了旅游公司关于未来发展规划的汇报。与昨天不同的是,李强和阿苦拉哈在汇报时,主动增加了关于如何利用旅游产业辐射带动像西山乡这样的偏远地区的内容,虽然思路还显粗糙,但态度已然转变。

林万骁没有过多评价,只是仔细询问了细节,并提醒他们要注意避免商业化对彝族传统文化的过度侵蚀和破坏。

下午,林万骁提出要去看看县里的产业园区。草甸县除了旅游,也在尝试发展绿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园区规模不大,但几家从事苦荞深加工、彝绣工艺品生产的企业倒也颇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