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专题座谈(1 / 2)

郑国涛掀起的舆论暗流,并未如他所愿地形成滔天巨浪。林万骁的沉着与冷处理,让那些精心炮制的网络帖子和联名信,仿佛拳头打在了棉花上,未能撼动市委大楼分毫,反而更显出其手段的卑劣与仓促。

不过,舆论场不能放任自流,企业的疑虑也需要正面疏导。被动防御绝非林万骁的风格,主动出击,以堂堂正正之师破鬼蜮伎俩,才是正道。

两天后,市委办公室和市政府办公室联合下发了一则简短通知:林万骁书记将于本周五下午,在市委市政府联合接待中心,主持召开一场“优化营商环境·倾听企业心声”专题座谈会,面对面听取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现场协调解决。

通知一出,立刻在西明市企业界引起了不小反响。尤其是在那份“联名信”暗流涌动的背景下,林书记的这一举动,显得格外意味深长。

周五下午,联合接待中心的中型会议室被布置成圆桌会议的形式,显得更为平等和开放。林万骁提前十分钟到达,他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深色西裤,没有打领带,神态平和。市长郑国涛称病未出席,会议由副书记王志军主持,常务副市长朱志杰、分管工商贸的副市长杨小华以及发改、财政、税务、规划、国土等关键部门的一把手全部到场。

受邀的企业家约有二十余位,涵盖了国企、民企、外资等不同类型和规模。细心人发现,那份“联名信”上签了名的七八位企业主,几乎都收到了邀请,并且都准时出现在了会场。他们坐在人群中,神色各异,有的强自镇定,有的目光闪烁,有的则低着头,不敢与主席台对视。

会议开始,王志军做了简短开场白,强调了市委市政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随后,林万骁直接接过话筒,没有客套的官话,开门见山:

“各位企业家朋友,今天这个会,不是我来做报告,也不是听大家唱赞歌。就是请大家来说问题、提困难、倒苦水。企业发展不容易,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市委市政府存在的价值,就是为大家排忧解难,保驾护航。”

他目光平和地扫过全场,在那几位“联名信”签署者的脸上略微停顿,并未流露出任何异样。“大家有什么说什么,畅所欲言。能现场解决的,我们现场拍板;需要研究的,我们记录在案,明确责任单位和时限。总之一条,不回避问题,不敷衍了事。”

书记坦诚的态度,让会场原本有些紧张的气氛缓和了不少。

第一位发言的是本地一家大型国有矿业集团的负责人,他反映的是矿区道路年久失修,影响大型设备运输和安全生产的问题。林万骁当场点名交通局局长和该企业所在的县委书记,要求他们一周内拿出维修方案和资金筹措办法,半个月内动工。

干脆利落的处理,赢得了在场企业家的点头。

随后,几位企业家陆续发言,问题涉及审批流程、融资贷款、人才引进、政策落地等多个方面。林万骁听得非常仔细,不时插话询问细节,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也被要求当场解释政策或做出承诺。会场气氛逐渐热烈起来,企业家们感觉到,这位林书记是真心来解决问题的。

轮到一位做农产品深加工的中型企业主发言时,他显得有些激动,声音也大了几分:“林书记,各位领导,我不是针对谁,我就是想说,我们企业最怕的就是政策变来变去!以前说好的补贴、扶持,换一任领导就没了下文,我们前期投入那么大,现在真的很困难!”

这话隐隐指向了当前的政策环境,会场瞬间安静了一些,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林万骁,也包括那几位“联名信”的签署者。

林万骁没有动怒,反而点了点头,表示理解:“这位老板说的问题,很现实,也很有代表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确实是营商环境的核心。”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而清晰:“但是,我想明确一点,市委市政府强调的政策稳定,是指那些符合法律法规、经过科学论证、有利于西明长远发展的好政策,我们会一以贯之,坚决落实!而对于那些基于虚假数据、为了个人政绩、甚至可能掺杂了私心杂念的‘政策’,我们不仅要变,还要彻底纠正!这既是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也是对绝大多数守法经营、依靠真本事发展的企业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