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家宅院的书房里,暖意融融,檀香袅袅。夏弘文屏退了旁人,只留下林万骁对坐饮茶。窗外雨落无声,更衬得室内一片静穆。
自从林父大病初愈,赵晋岳轰然倒台,林万骁在国际版权领域崭露头角,夏弘文与他谈话的内容,便悄然发生了变化。不再局限于具体工作的指点,更多是看似随意的、对国内外大势、历史经纬、治理之道的探讨。
今晚,夏弘文抿了一口普洱,目光掠过书架上那些厚重的史籍和文件,缓缓开口道:“万骁,最近在看《资治通鉴》,读到唐玄宗前期,开元盛世,物阜民丰,万国来朝,何其煌煌。然安史之乱一朝爆发,盛世顷刻间崩塌,由盛转衰,令人扼腕。你以为,根子在哪里?”
林万骁心知这并非简单的历史考据,他沉吟片刻,谨慎答道:“表面看,是边镇节度使权力过重,中央军备废弛。但深层次,恐怕在于承平日久,制度僵化,用人失察,尤其是最高决策者耽于享乐,闭塞言路,未能及时洞察和化解社会深层矛盾。”
夏弘文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看得透。治国如同烹小鲜,既要把握火候,更要洞察釜底之薪。盛世之下,往往暗藏危机。居安思危,察微知着,是执政者必备的素养。”他话锋一转,“再看当今世界,全球化逆流,地缘政治博弈加剧,科技革命日新月异。我们国家发展到了关键阶段,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在这种时候,一个干部,尤其是一个高级干部,不能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要有全局视野,要有战略眼光。要能看懂世界大势,把握国家脉搏,知道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他的话语不急不缓,却字字千钧,如同在林万骁面前展开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引导他跳出版权局、跳出部委,从更宏大、更深远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是政治智慧的传递,是家国情怀的浸润。
林万骁凝神静听,他知道,这是岳父在为他铺设更高层级的思维跑道。
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到了林万骁下一步的安排上。北江省因赵晋岳案引发的权力洗牌,空出了不少重要位置,包括一个省委常委、省会市委书记的缺。外界已有不少声音,猜测林万骁是否会借此机会“杀回”北江,那里有他的根基,有他熟悉的战场。
“关于你下一步,”夏弘文放下茶杯,目光平静却极具穿透力地看着林万骁,“我的意见是,不要去北江。”
林万骁微微一愣,这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北江现在是一潭浑水,看似机会多,实则漩涡也多。”夏弘文淡淡道,“你刚刚亲手扳倒了赵晋岳,此时回去,无论你如何避嫌,都难免被人贴上‘回去收拾残局’、‘瓜分地盘’的标签。容易陷入具体的人事纠葛和利益纷争,格局反而小了。而且,你在北江的烙印已经很深,需要在一个全新的环境里,再次证明你的能力。”
他手指在沙发扶手上轻轻一点:“我的建议是,去西南。云贵川那边,有几个位置正在酝酿调整。那边是边疆,是民族地区,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前沿。情况复杂,挑战大,但舞台也足够广阔。在那里干出成绩,其分量和在北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更能锻炼一个干部处理复杂民族宗教关系、推动边疆稳定与发展、统筹内外开放的综合能力。”
西南边陲!林万骁心神一震。那里确实是国家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但条件也远比北江艰苦,局面更为复杂。岳父这是要他放弃眼前的“熟地”,去开拓更具战略意义的“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