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先给她吃了一颗定心丸,然后才开始分析:“从你个人发展来看,这两个选择,其实是两条不同的路,没有绝对的对错。”
“留在高校,走纯学术路线,天花板很高,‘长江学者’之后还有院士,你可以成为一个领域内受人尊敬的权威。自由,清净,能最大程度保持你思想的独立性。缺点是,影响力的辐射范围可能主要局限在学术界,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政策的路径比较长,有时甚至可能‘曲高和寡’。”
“去研究所,走政策研究路线,是另一种价值实现。你的研究能更快地接触到决策层,直接影响政策制定,这种‘学以致用’的成就感,确实是纯学术难以比拟的。而且,在那个位置上,你能接触到更多核心信息和实务部门的同志,视野会更开阔,对很多问题的理解也会更深入。缺点是,确实会牺牲很多研究时间,甚至可能被迫去做一些你个人兴趣不大、但上级交办的研究任务。机关的人际关系,也需要投入精力去经营。”
林万骁看着她眼睛,语气变得深沉:“这里面,还有一个关键点,你可能没细想。你去了研究所,我们俩就真成了‘体制内夫妻’了。某种程度上,我们的事业会更紧密地绑定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会带来一些便利,比如信息互通、资源互补,但也会带来更多的关注,甚至可能成为别人攻击的靶子。你需要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
夏宁宁微微一怔,这个角度她确实考虑得不多。她沉吟片刻,问道:“那从你的角度看,更倾向于我选哪边?”
林万骁笑了笑,摇摇头:“我不能替你选。我只能帮你分析利弊。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我的观察。你骨子里,其实是有股‘入世’的劲头的。你不是那种能完全安心待在象牙塔里不同世事的人。你对现实问题有强烈的关切,也有用自己的知识去改变现状的冲动。这次做国家级课题,你跑遍了那么多地方调研,跟那么多企业、官员深入交流,那种兴奋和投入,是藏不住的。”
他顿了顿,继续道:“而且,你现在还年轻,有冲劲,有想法。这个时候进入政策研究一线,正是积累实务经验、拓展人脉视野的黄金时期。等年纪再大些,可能就更习惯高校的相对安逸了。至于行政事务和人际关系,”他语气带着鼓励和信任,“以你的智商和情商,我相信你能处理好。无非是多花些心思,调整一下工作方式。”
夏宁宁听着丈夫的分析,眼神渐渐从迷茫变得清明。她确实渴望自己的研究能产生更直接、更广泛的影响,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纸面上。林万骁点出了她内心深处的真实渴望。
“至于‘体制内夫妻’的问题,”夏宁宁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坚定起来,“只要我们行得正,坐得直,恪守底线,就不怕别人说什么。而且,我相信我们能把握好分寸。”
林万骁握住她的手,微凉柔软的触感传来:“你想清楚了?”
“嗯。”夏宁宁重重点头,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我想试试那条更有挑战的路。去研究所。学术研究我不会完全放下,可以挤出时间做,但我想看看,我的那些想法,能不能真的在现实中溅起一点水花。”
“好。”林万骁紧了紧她的手,“那就去。家里有我。”
决策做出,夏宁宁整个人都轻松下来,开始兴致勃勃地跟林万骁讨论起研究所那边可能面临的具体工作,以及如何平衡家庭。
窗外,夜色渐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