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重返北江(1 / 2)

北江省城昌南市,空气中弥漫着熟悉的、带着些许煤烟和寒意的味道。林万骁奉部里之命,就“启明星”改革方案在地方的初步反响及潜在风险,与北江省委进行一轮非正式的意见征询和沟通。

飞机落地,舷窗外熟悉的景致勾起了无数回忆。当年他从这里起步,历经青桥、龙湖,最终走向京城。如今重返,身份已从地方的实干者,变成了携带中央部委视角的“京官”。

接待规格无可挑剔。省委办公厅副主任亲自在贵宾通道等候,专车直接驶入省委大院安排的宾馆。房间茶几上,已经摆好了北江特色的果盘和刚沏好的热茶,细致周到。

短暂的休整后,省委书记顾沉舟的秘书便打来电话,语气恭敬:“林局长,顾书记晚上在‘松苑’设宴,为您接风,郑同林书记也参加。”

“松苑”并非对外营业的场所,而是省委内部用于接待重要客人的小餐厅,环境清幽,保密性好。顾沉舟将地点选在这里,本身就传递了一种超越常规接待的亲昵与重视。

傍晚,林万骁准时赴约。走进“松苑”那间熟悉的包间,顾沉舟和郑同林已经在了。顾沉舟依旧是那副沉稳如山的样子,只是鬓角似乎又多了几丝白发,见到林万骁,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主动伸出手:“万骁,回来了。”

没有称呼官职,一声“万骁”,瞬间拉近了时空的距离,仿佛他还是当年那个在顾沉舟麾下冲锋陷阵的得力干将。

“书记!”林万骁紧走两步,双手握住顾沉舟的手,语气带着由衷的尊敬,“您风采依旧。”

“老了,比不上你们年轻人了。”顾沉舟拍拍他的手背,目光在他脸上停留片刻,带着审视,也带着欣慰,“在部里干得不错,‘启明星’这一仗,打得漂亮。”

这时,郑同林也笑着上前:“万骁局长,欢迎回家!”他如今已是北江省城昌南的市委书记,位高权重,对林万骁的称呼巧妙地用了官职,既显尊重,也划定了彼此当前的身份。

“郑书记,您太客气了。”林万骁与郑同林握手,态度不卑不亢。

三人落座,菜肴是精致的本地风味,酒是温和的黄酒。顾沉舟率先举杯:“这第一杯,欢迎万骁回家看看。”

酒过三巡,话题自然展开。顾沉舟和郑同林主要询问了他在部委的工作情况,尤其是“启明星”舆情保障中的一些细节,听得十分仔细。林万骁谨慎地介绍了些不涉密的情况,重点谈了谈面对复杂舆论生态的体会和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的重要性。

“部委站位高,视野广,但有时候也容易脱离地面的温度。”顾沉舟呷了一口黄酒,意味深长地说,“你能想到推动和高校合作,建立实验室,把学术研究和实践结合起来,这个思路很好。我们地方上搞改革,最头疼的就是摸不准群众的真实想法,有时候政策是好政策,但在执行中走了样,或者不被理解,好事变成了坏事。”

郑同林立刻附和:“顾书记说得对。万骁局长现在在部里,掌握的信息和资源不是我们地方能比的,以后还要多给我们传递些上面的精神和风向,也多帮我们北江呼吁呼吁。”他的话里,带着明显的倚重和期待。

林万骁能清晰地感受到两位老领导态度中那微妙的变化。他们依旧亲切,依旧把他视为自己人,但那种亲切之下,多了一层对“京官”身份的看重。他们不再仅仅将他看作旧下属,更视为一条重要的信息渠道和潜在的奥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