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局,”林万骁身体微微前倾,“舆论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敌对势力利用网络兴风作浪,手段越来越隐蔽。我们的系统,不是为了窥探隐私,而是为了更早发现苗头,更准识别风险,更好地维护稳定。如果因为数据壁垒,导致我们对某些潜在风险失察失警,这个责任,恐怕更大。我们需要公安的‘火眼金睛’来赋能,共同筑牢这道网络空间的‘防火墙’。数据共享,不是在削弱安全,而是在强化我们共同的安全防线。”
他句句不提要求,句句都在强调共同目标和更大责任,将数据共享从“你帮我”变成了“我们一起维护国家安全”。王局看着那份内参和等级保护证书,紧绷的脸色稍稍缓和,沉吟道:“你们的防护等级倒是超出了我的预期……关于数据脱敏和使用边界,还需要再细化……”
见对方态度松动,林万骁立刻跟进:“这是自然!我们完全可以共同成立一个技术保障小组,由您这边派专家参与监督数据流转的全过程,确保万无一失!”
送走王局后,下午面对工信部的李巡视员,林万骁又换了策略。李巡视员是技术官员出身,对标准问题尤为执着。
“林局长,不是我们搞壁垒。我们部推的这套标准,是集合了业内专家多年心血,考虑了未来五到十年的技术演进方向,兼容性问题可以通过适配解决嘛。”李巡拿着工信部的标准文档,说得头头是道。
林万骁耐心听完,没有直接反驳,而是笑着问:“李巡,您这套标准确实前瞻,不知目前在部际数据交换中,实际应用比例如何?推广过程中,其他部委的适配成本高吗?”
李巡愣了一下,略显尴尬地推了推眼镜:“这个……还在推广阶段,有些部门确实反映……有些难度。”
“李巡,您看这样如何?”林万骁拿出项目组做的对比分析图,“我们这套标准,充分借鉴了国际通行做法和国内各领域的现有基础,更像是一个‘最大公约数’,更容易被大多数部门接受。如果我们这个横跨多个领域的舆情系统能率先采用并跑通,岂不是为您这套更前瞻的标准,提供了一个绝佳的‘高级应用示范场景’?将来以此为基础,逐步升级迭代,推动您这套标准成为真正的部际主流,阻力会不会小很多?”
他巧妙地将“分歧”转化为“阶段性协同”,将对方的标准定位为“未来方向”,而将己方的标准塑造为“当下最能凝聚共识、利于快速形成战斗力的实践基础”。这是一种典型的“共赢”思维,既解决了眼前的困境,又给了对方台阶和长远期望。
李巡看着对比图,若有所思。他意识到,强行推广自己的标准可能事倍功半,而借助舆情系统这个重要项目先落地一个兼容性更好的版本,或许真是推动自家标准的一条捷径。
“林局长考虑得很周全啊……”李巡的态度明显软化下来,“关于接口标准的细节,或许我们可以再组织一次技术对接会,深入探讨一下……”
经过数轮如此这般的艰苦协调与谈判,凭借对各方诉求的精准把握、对国家战略层面的高位思考以及灵活务实的“共赢”策略,林万骁如同一个技艺高超的工匠,一点点凿开了坚固的部门壁垒。
当徐工兴奋地跑来汇报,代表公安部和工信部数据流入的箭头终于由红转绿时,林万骁只是平静地点了点头。他知道,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系统的真正效能还有待实践检验。但通过此次攻坚,他不仅推动了项目进展,更在关键的部委层面,展现了自身卓越的协调能力和大局观,这为他未来在更广阔舞台上施展拳脚,悄然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