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陆蔓进京(1 / 2)

什刹海畔一家闹中取静的茶馆,临窗的雅座,垂帘半卷,隔开了外面游客的喧嚣。林万骁先到一步,要了一壶上好的龙井,茶香袅袅中,望着窗外粼粼的波光和摇曳的残荷,心神难得片刻安宁。

脚步声自身后响起,沉稳,利落。他回头,只见陆蔓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藏蓝色便装西服,身姿依旧挺拔如松,齐耳短发一丝不苟,眉眼间那股子由内而外的干练与飒爽,却愈发夺目。

“林大局长久等了吧?”陆蔓在他对面坐下,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几乎难以察觉的弧度,语气熟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调侃。多年并肩作战的情谊,早已超越了寻常的寒暄客套。

“我也是刚到。”林万骁给她斟上一杯茶,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一瞬,由衷道,“恭喜,陆局长。这一步,走得扎实。”

陆蔓端起茶杯,轻轻呷了一口,动作不疾不徐:“组织信任罢了。比起你在部委运筹帷幄,直面风雨,我这算是在一线敲敲边鼓。”

她说的轻描淡写,但林万骁知道,能从北江省林州市委政法委,直接调任首都公安局副局长,分管刑侦、经侦等核心业务,这绝非简单的“敲边鼓”。这背后,是她多年来在青桥、在林州,尤其是在北江省厅经侦总队任上,凭借一系列铁腕硬朗、战绩彪炳的大案要案积累下的赫赫威名和过硬能力,得到了更高层面的认可。当然,她父亲,公安部常务副部长,在背后的影响力不言而喻。

“京城水深,治安形势复杂,你这个‘边鼓’可不轻松。”林万骁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

陆蔓放下茶杯,目光透过窗户,看向远处故宫角楼的飞檐,语气平静无波:“哪里都不轻松。在地方,是明刀明枪,是具体的案子,具体的人。在京城,案子背后可能是盘根错节的势力,是看不见的线。但本质都一样,穿上这身警服,职责就是维护法纪,清除蠹虫。”

她转回头,看向林万骁,眼神锐利如初:“说起来,还得感谢你当年在青桥,给我那个‘墩苗’的机会。那两年,让我真正懂了基层,也让我看清了很多东西。”她指的,是当年林万骁初到青桥镇,面对复杂局面,陆蔓以省厅经侦总队骨干身份下派派出所历练,两人联手破获集资诈骗案,揪出幕后保护伞的往事。那是他们并肩战斗的起点。

林万骁笑了笑,没有居功:“是你自己的能力。青桥那地方,困不住真龙。”

两人聊起了些旧事,青桥的风雪,龙湖的博弈,北江的暗涌,川北的救灾……那些惊心动魄的过往,在茶香氤氲中娓娓道来,别有一番滋味。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到了当下。

“你那个‘启明星’,动静不小。”陆蔓语气平淡,像是在评价一个普通的案子,“前期泄密,后续谣言,舆情汹涌,你在指挥中心的日子,怕是不好过。”

“职责所在。”林万骁简略回应,没有深谈其中的惊险。有些压力,不足为外人道,但陆蔓显然能懂。

“树欲静而风不止。”陆蔓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改革越深入,触及的利益就越深,反弹就越激烈。舆论场是前沿,但真正的较量,往往在舆论之外。你在明处吸引火力,我在暗处,或许能帮你扫清一些障碍。”她这话,已然是将自己放在了与林万骁协同作战的位置上。

林万骁心中微动,知道这是陆蔓最直接的表态和支持。他举杯示意:“求之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