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家庭支持(2 / 2)

饭后,夏宁宁哄睡了儿子,回到客厅,看到林万骁靠在沙发上,闭目养神,眉宇间却依然锁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凝重。她没有打扰他,只是静静地坐在一旁,拿起一本看到一半的社会心理学着作。

过了一会儿,林万骁忽然开口,声音有些沙哑:“宁宁,你说……为什么有些明明是为了长远利益、多数人好的改革,在推行前,总会遇到这么大的阻力,甚至是被误解和攻击?”

他没有说“启明星”,但夏宁宁立刻明白了他所指。她放下书,没有立刻用空洞的安慰回应,而是思索了片刻,用她学者式的理性分析道:“从社会心态学的角度看,这可能涉及几个层面。”

她的声音平和而清晰,像一道清泉,流淌在安静的客厅里。“首先,是‘损失厌恶’。人们对于可能失去现有利益的恐惧,远远大于对未知潜在收益的期待。改革往往会触动现有利益格局,哪怕这种格局并不合理,但它是既定的、熟悉的。打破它,意味着不确定性和风险。”

林万骁依旧闭着眼,但手指无意识地在膝盖上轻轻敲击,显示他在认真倾听。

“其次,是信息不对称和信任赤字。”夏宁宁继续道,“决策者掌握全局信息,但公众往往只能接触到碎片化的、甚至是被加工过的信息。如果缺乏足够权威、坦诚和持续的沟通,信任就难以建立。一旦出现信息真空,谣言和误解自然会填充进来。而且,过往一些政策执行中的偏差,也会透支整体的公信力。”

她顿了顿,看向丈夫:“最后,可能也是最关键的,是‘公平感知’。公众不仅关心改革的结果是否公平,更关心过程是否公平透明。如果他们感觉规则是被少数人制定、为少数人服务的,那么无论方案本身设计得多完美,都很难获得广泛认同。大家抵触的,可能不是改革本身,而是那种‘被代表’、‘被安排’的感觉。”

夏宁宁的话,没有官场的套话和术语,却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了林万骁连日来面对纷繁舆论时,感受到却未能清晰言说的深层症结。他缓缓睁开眼,看向妻子。她坐在午后的阳光里,面容沉静,眼神清澈,带着知识分子特有的求真与洞见。

“是啊,”林万骁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过程公平,信息透明,信任建立……这些看似软性的东西,往往比方案本身的硬核设计更难,也更重要。” 妻子的分析,为他提供了一个跳出具体舆情漩涡,从更宏观、更本质的社会心理层面审视问题的视角,这对他思考后续的引导策略,无疑是一种宝贵的启发。

“所以啊,”夏宁宁微微一笑,语气轻松了些,“你们在前面攻坚克难,我们这些在后面搞研究的,也得努力把人心这本经念好,说不定还能给你们提供点不一样的弹药呢。”

她的话语里带着理解、支持,还有一份并肩作战的默契。林万骁心中那块沉重的巨石,似乎因为这番对话而松动了几分。他伸手握住妻子的手,掌心传来温热的触感。

“谢谢你,宁宁。”他低声道。这声感谢,不仅仅是为了一顿可口的饭菜,为了照顾孩子的辛劳,更是为了这份难能可贵的懂得与精神上的支撑。

下午,林万骁没有再去部里,而是在家陪着儿子搭积木,读绘本。看着小家伙专注地搭建他想象中的“超级大城堡”,听着他叽叽喳喳地问着各种天马行空的问题,林万骁感到一种久违的宁静与踏实。这平凡琐碎的家庭生活,是他搏击风浪后得以停靠休憩的港湾,也是他汲取力量、重新出发的源泉。

傍晚,他站在院子里,看着夕阳给四合院的灰墙黛瓦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夏宁宁走过来,递给他一件外套:“起风了,别着凉。”

林万骁接过外套穿上,目光坚定地望向远处。家庭的温暖熨帖了他疲惫的身心,妻子的理性分析拓宽了他的思路。他知道,前路的挑战依然严峻,但他的内心却更加沉静,也更加充满力量。

“放心吧,”他轻声对妻子说,也像是对自己说,“这一关,能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