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阶段性成果(1 / 2)

那份呈送给张小峰副部长的内部分析报告,影响力悄然扩散至意想不到的远方。

报告递交后的第五天,一个平静无波的下午。林万骁正在主持召开一个小范围的处室负责人会议,讨论下一季度的重点舆情研判方向。会议室里烟雾缭绕,讨论正酣,主要围绕几个显性的社会热点进行布局。

奚远山轻轻推门进来,俯身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

林万骁面色不变,只是眼神微凝。他抬手止住了正在发言的一位处长:“会议暂停十分钟。我有点急事处理一下。”

没有解释,他起身离座,步伐稳健地走出会议室。身后留下一屋子人诧异和探究的目光。在部委机关,这种中途离场,往往意味着非同寻常的事情。

回到办公室,奚远山跟进来,反手带上门,气息才稍稍急促:“林局,刚接到张部长秘书电话,不是内线,是直接打到您外线座机的。说让您立刻去他办公室一趟,特别强调,带上您上周提交的那份关于教育领域舆情的分析报告原件。”

“原件?”林万骁确认了一句。通常领导阅处后,若非特殊需要,不会索要原件。

“是,明确说要原件。”奚远山肯定地点头。

林万骁不再多问,走到保险柜前,熟练地转动密码,取出那份仅有寥寥数页,却承载着他数日心血与独特判断的打印稿。纸张边缘因反复翻阅已有些微卷。

再次走进张小峰的办公室,气氛与上次来时截然不同。张小峰没有坐在办公桌后,而是站在窗边,背对着门口。听到脚步声,他转过身,脸上看不出喜怒,但眼神深处似乎跳动着某种难以言喻的光亮。

“来了。”他声音平静,指了指沙发,“坐。”

林万骁依言坐下,将报告轻轻放在茶几上。

张小峰没有立刻去拿报告,而是在他对面坐下,目光落在林万骁脸上,审视了片刻,才缓缓开口,每一个字都带着千钧重量:“万骁,你的报告,上面领导看到了。”

他顿了顿,观察着林万骁的反应。林万骁脊背挺直,神情专注,没有任何失态,只是眼神更加锐利了些。

“不是一般的圈阅。”张小峰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低,却字字清晰,“有批示。肯定的批示。”

他伸出手指,在虚空点了点:“领导说,‘此报告抓住了当前社会心态的深层脉搏,分析透彻,判断精准,所提建议具有前瞻性和操作性。请相关方面研酌。’”

“相关方面研酌”。这六个字,在高层领导的批示中,意味着报告的价值得到了最高层面的认可,并要求将其从“分析判断”层面,推向“政策研酌”的实践层面。这已远超一份普通内参的命运。

办公室里出现了短暂的寂静。林万骁能听到自己平稳的心跳声。他没有表现出狂喜,也没有谦逊推辞,只是深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道:“这是部长指导有方,也是我们局里同事共同努力的结果。”

张小峰摆了摆手,打断了他这种程序化的回应:“功劳是谁的,就是谁的。在我这儿,不兴虚的。”他脸上终于露出一丝堪称温和的神色,“这份报告,能直达天听,并且获得如此肯定的批示,靠的是你林万骁的真知灼见。部里这几年,能拿到这种层次批示的内参,屈指可数。”

他拿起那份报告,摩挲着纸张边缘,语气带着感慨:“‘社会焦虑的教育化投射’,‘程序正义的渴求’,‘话语体系温差’……这几个判断,切中肯綮啊。领导特意提到了‘前瞻性’和‘操作性’,这说明什么?说明你的思考,不仅看透了现在,还摸到了未来的门槛;不仅指出了问题,还给出了过河的石头。这很难得。”

“部长过奖了。”林万骁依旧保持冷静,“我只是做了分内的工作,结合了一些在地方工作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