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乡野新途(2 / 2)

他还要求,要深度挖掘乡土文化,将本地的手工艺、民俗活动、特色美食融入旅游业态,提升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常委会原则通过了试点方案。会后,林万骁带着相关部门负责人,直接下沉到靠山镇和临湖乡。

在靠山镇,他们走访了几处隐藏在山坳竹林里的废弃农房和村集体旧仓库。林万骁对随行的镇党委书记说:“这些地方,稍加改造,就是极好的民宿资源。关键是要做出特色,做出情怀,不能千篇一律的白墙黛瓦。”

他们与几位有意向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座谈。其中一个叫吴俊的年轻人,之前在省城做设计,他提出想租下自家老宅和旁边几处闲置房,做一个以“竹文化”为主题的精品民宿群落,不仅提供住宿,还要有竹编体验、竹林茶舍、生态餐厅等业态。

林万骁仔细听了他的想法,肯定道:“这个思路很好!有文化,有体验,就能做出差异化。区里和镇里会全力支持你解决规划、审批和基础设施配套问题。你要做的,就是把设计和运营做好,做出标杆效应!”

在临湖乡,他们考察了沿湖的几个村落。林万骁指着波光粼粼的湖面和远处起伏的茶山,对乡党委书记说:“这么好的山水资源,不能浪费。可以引导村民发展湖畔民宿、渔家乐,结合茶园,搞采茶制茶体验。要把‘湖光山色’变成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

他们也遇到了阻力。一些年纪大的村民对把房子租给外人经营心存疑虑,担心失去祖宅;也有些村民观望,不相信搞旅游能比种地赚钱。

林万骁没有急躁,他让乡镇干部耐心做工作,组织村民代表到外地成功的民宿村去参观学习,亲眼看看别人的变化和收益。同时,指导试点村率先完善污水处理、垃圾清运、道路拓宽、网络覆盖等基础设施,改善整体环境,让村民看到政府的决心和诚意。

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几个月后,靠山镇以吴俊的“竹隐”系列民宿为代表的首批精品民宿陆续开业,其独特的设计和深度的文化体验,迅速在周边城市白领和小资游客中打开市场,节假日一房难求。临湖乡的几家湖畔民宿和渔家乐,也凭借绝佳的景观和地道的湖鲜,吸引了大量食客和住客。

周末的龙湖近郊,开始出现城里来的车流。村民们发现,原来不起眼的土特产、农家菜,都能卖上好价钱;闲置的房子能收租金;还能在民宿、餐厅里打工,获得一份稳定的工资收入。他们的态度,从怀疑、观望,逐渐转变为主动参与。

林万骁再次来到靠山镇时,看到的不再是沉寂的山村。村口有了统一的标识和导览图,巷道干净整洁,几处精心设计的民宿点缀在竹海之间,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有游客在体验竹编,有孩子在田野里奔跑,村民的脸上洋溢着忙碌而充实的笑容。

镇党委书记兴奋地汇报:“林书记,现在我们镇民宿周末平均入住率超过八成,带动周边农产品销售增长了百分之五十,村民人均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大家都说,这条路走对了!”

林万骁站在村头的高处,望着这片焕发新生的土地,心中感慨。乡村振兴,不是要把乡村都变成城市,而是要让乡村在现代文明的体系中,找到自己独特的价值和位置,让田园牧歌与都市繁华交相辉映。

他知道,试点只是开始,后面还有更多的乡村需要探索适合自己的路径。但眼前这片充满生机的景象,让他更加坚信,这条促进城乡融合、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乡野新途”,必将为龙湖的全面发展,绘就更加均衡、更加动人的图景。青山绿水间,希望正在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