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数据疑云(1 / 2)

经开区调研的余波,在龙湖官场内部持续发酵。区委书记林万骁当场戳破汇报泡沫、严斥形式主义的消息,像一阵冷风,吹得不少习惯于按部就班、粉饰太平的干部脊背发凉。尤其是与经开区关联密切的部门,气氛陡然紧张起来。

林万骁回到办公室,并未因初步撕开一道口子而松懈。他深知,周启华等人三天后提交的报告,未必能完全反映真实情况,很可能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技术性修补”。要真正摸清龙湖的经济家底,必须依靠更权威、更难以篡改的数据进行交叉验证。

“友良主任,”林万骁按下内部通话键,“请通知区统计局、财政局、发改委的一把手,下午两点半,带上他们部门一季度最核心的原始数据报表,到我办公室单独汇报。”

钱友良在电话那头连忙应承,心中暗惊。书记这是要绕过常规的综合汇报,直接与数据源头部门负责人面对面,核查最底层的数字!这种工作方式,在龙湖以往极为罕见。

下午两点半,三位部门一把手准时到来,脸上都带着几分谨慎。统计局长张泽群是个戴着厚眼镜的老统计,作风严谨;财政局长王志斌精明干练,是赵东来的得力干将;发改委主任刘建宏则略显沉稳,是本地成长起来的干部。

林万骁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切入主题:“今天请三位来,不看汇总报告,就看看你们手里最原始的、支撑那些宏观指标的基础数据。我想更深入地了解一下我们龙湖经济的微观基础和运行质量。”

他首先看向统计局长张群:“张局长,你先来。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是8.5%,支撑这个增速的主要是哪些行业?前二十家重点企业的具体增长情况和用电量变化数据,有吗?”

张群显然有备而来,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调出表格,一一指给林万骁看:“林书记,主要增长动力来自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业,这是清单。这是前二十家重点企业的产值和用电量明细……”数据详实,逻辑清晰。

林万骁边看边问:“用电量增速和产值增速的匹配度怎么样?有没有企业产值增长很快,但用电量反而下降的异常情况?”

张群推了推眼镜,仔细核对了一下,指着一家企业说:“这家‘创新电子’,产值增长了15%,但用电量同比微降了2%,他们解释说引进了新的节能设备……”

林万骁默默记下这个名字。然后转向财政局长王斌:“王局长,一季度的税收总收入增长了10.2%。你帮我分析一下,这10.2%里面,来自实体制造业企业的税收贡献占多少?来自房地产和建筑业的占多少?来自一次性非税收入(比如土地出让金、资产处置)的又有多少?”

这个问题极为刁钻,直指财政收入的质量和可持续性。王斌的脸色微变,显然没准备这么细分的结构分析。他勉强笑了笑:“林书记,这个需要回去从系统里详细拆分一下,平时我们更关注总量目标……”

“平时关注总量,现在就要看看结构了。”林万骁不容置疑地说,“我希望明天能看到这个结构分析报告。特别是要关注,有没有为了完成短期收入目标,存在预征税款或者非税收入占比过高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