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青桥经验(2 / 2)

林万骁并没有置身事外,他全程参与研讨。令人惊讶的是,他不仅能完全跟上专家们的理论思路,更能用最接地气的语言,将青桥的实践提升到理论高度, often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核心,连专家们都频频点头,称赞他“不仅有实践,更有思想”。

在这个过程中,夏宁宁也利用周末时间频繁往来于省城和青桥。她不仅是联络人,更凭借自己的学术素养,承担了大量资料梳理和初稿撰写工作。灯光下,她与林万骁一起核对数据、推敲观点,常常忙到深夜。两人既是恋人,又是战友,关系在共同奋斗中愈发紧密。

经过近一个月的密集调研、研讨和撰写,一份沉甸甸的《青桥经验: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实践与理论探索》初稿终于完成。

这份报告厚达数百页,图文并茂,数据详实,案例生动。它系统阐述了“青桥经验”的“四梁八柱”:

· 党建引领是根本保证: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组织建设、党员作用发挥,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 产业融合是核心动力:深入分析了“新能源+文旅”双轮驱动模式的形成路径、政策支持和市场逻辑。

· 治理有效是坚实基础:总结了“法治、德治、自治”三治结合,以及数字化治理在青桥的具体应用和成效。

· 文化赋能是特色优势:提炼了如何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旅游产品和品牌价值。

· 共同富裕是最终目标:用详实的数据和案例,展示了镇投公司模式如何确保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民。

报告不仅有实践总结,更有理论升华,对标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出了许多具有启发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初稿成型的当晚,工作专班和专家团队举行了简单的总结会。看着那凝聚了众人心血的厚厚报告,所有人都感慨万千。

林万骁端起酒杯,深情地说:“这份报告,是大家心血和智慧的结晶,更是青桥镇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缩影!感谢各位专家的辛勤付出!感谢班子同志们的全力配合!‘青桥经验’不属于某个人,它属于所有为这片土地付出过汗水的人!”

他仰头将酒一饮而尽,眼中闪烁着自信而坚定的光芒。

这份报告,就是他下一步棋的“棋谱”和“宣言书”。

他已经迫不及待,要将这份“青桥经验”,推向更高的舞台,让它成为自己最耀眼的勋章和最有力的敲门砖。真正的博弈,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