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时,夏弘文看似随意地和门口一名休息的工人聊了几句:“师傅,在这干活怎么样?收入还行吗?” 工人憨厚一笑:“好着呢!比出去打工强多了,工资按时发,厂里还管饭管保险!得多谢林镇长给我们引来这么好的厂子!”
夏弘文笑了笑,没说什么。
第二站是镇中心小学。孩子们正在上课,书声琅琅。校长简单介绍了情况,没有刻意汇报成绩。夏弘文隔着窗户看了看教室里认真的孩子们,又去操场转了转,看到虽然设施略显陈旧但干净整洁,点了点头。
“教育是根本。孩子们有希望,地方才有未来。”他对林万骁和周正阳说了一句。
中午,安排在“翠姨家”民宿吃饭。菜式都是本地特色,但做得格外清淡精致:清蒸河鱼、山笋炒肉、土鸡炖汤、几样时令青菜。沈静吃得很满意,尤其对那道炖汤赞不绝口。
吃饭间隙,夏弘文和民宿主人翠姨聊了起来:“老板娘,生意怎么样啊?” 翠姨笑得合不拢嘴:“托林镇长的福,好得不得了!城里人都爱来我们这儿住!以前哪想过自家房子还能赚钱啊!”
“哦?都是林镇长的功劳?” “那可不!路修好了,景搞漂亮了,还教我们怎么收拾房子招呼客人...没有林镇长,就没有我们青桥的今天!”翠姨话语朴实,却充满了真诚。
下午,夏弘文提出想去村里随便走走。林万骁陪着他,沿着干净的村道漫步。夏弘文不时停下和遇到的村民交谈,问收成,问医保,问对镇里工作的看法。
村民们的回答虽然五花八门,但都透着一股满足感和对未来的期待,对林万骁的评价更是出奇地一致,有本事,干实事。
夕阳西下时,考察结束。夏家一行准备离开。
“小林镇长,周书记,今天打扰了。”夏弘文和林万骁、周正阳握手告别,“青桥镇名不虚传,发展思路清,工作做得实,干部群众精神面貌好。很好。”
他的评价很正面,但依旧保持着距离和分寸,没有过多提及林万骁个人。
“谢谢部长鼓励,我们还有很多不足。”林万骁和周正阳谦逊回应。
车子驶远,周正阳长舒一口气,拍了拍林万骁的肩膀:“万骁,这位夏部长...气场不一般啊。看来对你印象不错?”
林万骁望着车子消失的方向,微微笑了笑:“书记,咱们把青桥的事情做好,比什么都强。”
车上,沈静对夏宁宁说:“宁宁,这个小林镇长,确实像你说的,一表人才,能干实事。看他安排的这些,低调又周到,心思很细。” 夏宁宁脸上泛起红晕:“妈,你觉得还行?” “我看不错。”沈静笑着点头,看向丈夫,“弘文,你说呢?”
夏弘文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田园风光,沉吟片刻,缓缓道:“年纪轻轻,能把一个乡镇治理得井井有条,让企业满意、百姓称赞,是有些真本事。不搞花架子,不张扬,懂得分寸,这点难得。”
他停顿了一下,话锋微转:“不过,镇一级的平台还是太小。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最近是不是得罪了什么人?我看那个县纪委带走的副镇长,背后恐怕不简单。”
夏宁宁心里一紧:“爸,您都知道了?” “一点风声。”夏弘文淡淡道,“能干事是好事,但也要懂得保护自己。未来的路还长,遇到的风浪会比现在大得多。”
他没有再多说,闭上了眼睛养神。
夏宁宁却知道,父亲这番话,既是肯定,也是提醒。他对林万骁的能力是认可的,但对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潜力,还在观察和评估之中。
这场低调的考察,没有明确的结论,但却为林万骁在夏弘文心中,打下了第一个坚实的印象分。而林万骁深知,这仅仅是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