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秦风骨:王翦传 > 第28章 【吴钩霜雪】邗沟血渠:这运河通冥府!

第28章 【吴钩霜雪】邗沟血渠:这运河通冥府!(2 / 2)

士兵们用小铲子一点点清理坑底的泥土,金属物的轮廓渐渐显露出来 —— 那是一个巨大的青铜构件,表面刻着繁复的纹饰,有饕餮纹、云雷纹,还有龙纹,显然是古代的礼器。士兵们继续清理,发现这只是构件的一部分,向上凸起,像是某种器物的腿。

“这是…… 鼎足?” 吴伯突然惊呼起来,声音都在发颤,“老奴在咸阳见过周室礼器的图样,这纹饰、这形状,是周室九鼎的鼎足!”

“九鼎鼎足?” 李信的瞳孔骤缩。他虽未见过九鼎,却听过无数关于九鼎的传说 —— 九鼎是夏禹所铸,象征九州,夏商周三代相传,是天下共主的象征,后来周室衰落,九鼎遗失,有的说沉在泗水,有的说毁于战乱,没想到今日竟在邗沟的万人坑底,发现了九鼎的鼎足!

士兵们小心翼翼地将鼎足周围的泥土清理干净,完整的鼎足终于显露出来。那鼎足有一人多高,碗口粗细,青铜质地,表面的纹饰虽有锈蚀,却依旧清晰,饕餮纹的眼睛用绿松石镶嵌,在火把的光芒下泛着幽光。鼎足的底部刻着一个 “豫” 字 —— 豫,是九州之一,对应今日的河南一带,显然这鼎足是 “豫州鼎” 的一部分。

“真的是九鼎鼎足!” 吴伯激动得老泪纵横,伸手想要触摸鼎足,却被李信拦住了。

“吴伯,你确定这是九鼎鼎足?” 李信问道,语气带着一丝不确定 —— 九鼎太过珍贵,怎么会出现在邗沟的万人坑底?

吴伯连连点头:“将军放心!老奴当年在咸阳的少府监当过差,见过九鼎的拓片,这纹饰、这‘豫’字,和拓片上的一模一样!只是…… 只是九鼎怎么会在这里?按说九鼎应该沉在泗水才对!”

李信蹲下身,仔细查看鼎足。鼎足的表面有明显的撞击痕迹,像是被人故意砸断的,断口处还残留着泥土,显然是被人从其他地方运来,埋在万人坑底的。他心中的疑团越来越大:昌平君的残部尸骨、摆成 “秦” 字的骨阵、周室九鼎的鼎足,这三者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是有人故意将鼎足埋在这里,和尸骨一起,等着秦军发现,制造混乱?还是鼎足原本就藏在这里,被昌平君的残部发现,用来陪葬?

“将军,这鼎足怎么办?” 赵佗问道,“是运回去交给王将军,还是留在这里?”

“先留在这里,派重兵看守。” 李信站起身,“这鼎足太过重要,贸然运走会引人注意。等查清这背后的阴谋,再做打算。另外,再派些人,在鼎足周围仔细挖掘,看看有没有其他的鼎足,或者藏起来的书信、兵器。”

士兵们领命,继续在鼎足周围挖掘。夜色渐深,邗沟工地的火把连成一片,映照着河堤上的尸骨和坑底的鼎足,气氛诡异而肃穆。李信站在河堤上,望着远处的黑暗,心中思绪万千 —— 从太湖的 “汉” 字铜钱,到延陵的假死士,再到今日的骨阵和鼎足,刘邦和项氏的阴谋网似乎越来越大,而这九鼎鼎足,或许就是解开阴谋的关键。

【四:泗水秘刻】

天快亮时,挖掘鼎足周围的士兵突然有了新发现。一名士兵在鼎足的内侧,发现了几处细微的刻痕,像是被人用小刀刻上去的,因为藏在内侧,又有锈蚀覆盖,之前一直没被发现。

“将军!鼎足里面有刻字!” 士兵喊道。

李信连忙跳进坑底,借着火把的光芒,凑到鼎足内侧细看。刻痕很细,需要仔细辨认才能看清,上面刻着两个秦篆 ——“泗水”!

“泗水?” 李信心中一震。泗水,泗水郡,刘邦的故乡沛县就在泗水郡!之前在太湖私铸岛,岛民说刘邦是沛县亭长;在延陵吴王墓,发现韩信的手迹,提到要 “控水道,断秦军粮船”,而泗水正是连接江淮的重要水道;如今在邗沟的九鼎鼎足上,又发现了 “泗水” 的刻字 —— 这 “泗水”,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将军,‘泗水’是什么意思?” 赵佗也凑过来,疑惑地问道。

李信没有立刻回答,而是陷入了沉思。九鼎传说沉在泗水,如今在邗沟发现九鼎鼎足,鼎足上刻着 “泗水”,难道这鼎足是从泗水运来的?刘邦是泗水郡沛县人,他会不会知道九鼎的下落?甚至,他是不是已经找到了其他的九鼎部件,藏在泗水郡?

“赵佗,你立刻派人去泗水郡,暗中查探刘邦的动向,还有泗水一带的异常情况。” 李信突然开口,语气急促,“重点查泗水的河道、古渡口,看看有没有人在那里挖掘,或者藏着什么东西。另外,再派人去姑苏,把这里的发现禀报王将军,尤其是鼎足上‘泗水’的刻字,一定要让王将军知道!”

“是!” 赵佗领命,转身就要走。

“等等。” 李信叫住他,“让去泗水的人小心点,刘邦在沛县经营多年,根基深厚,别打草惊蛇。另外,加强邗沟工地的戒备,尤其是鼎足的看守,绝不能让任何人靠近,更不能让鼎足丢失 —— 这鼎足,或许就是找到九鼎、破解刘邦阴谋的关键。”

赵佗点点头,快步离去。

李信再次看向鼎足上的 “泗水” 刻字,手指轻轻抚摸着刻痕。刻痕的深度很均匀,显然是有人特意刻上去的,而且刻字的时间不算太久,因为锈蚀不严重。他想起之前在延陵吴王墓发现的韩信手迹,韩信提到要 “联合会稽之众,首尾夹击”,而泗水正是连接会稽和淮北的要道,刘邦如果在泗水藏了九鼎部件,又在邗沟摆下骨阵,目的恐怕不只是扰乱军心,更是想借助九鼎的象征意义,号召楚地遗民反秦 —— 毕竟,九鼎是天下共主的象征,谁得到九鼎,谁就有资格号令天下。

“将军,天快亮了,您要不要歇息片刻?” 一名士兵轻声问道。

李信摇摇头,目光望向泗水郡的方向。东方泛起鱼肚白,第一缕阳光透过薄雾照在邗沟的河面上,泛着金色的光芒,可他的心中却一片沉重。刘邦、韩信、项氏、九鼎、泗水…… 这些线索像一张大网,将他困在其中,而他知道,这张网的中心,就在泗水郡的沛县。

“传令下去,继续修邗沟,加快进度。” 李信沉声道,“不管刘邦有什么阴谋,我们都要先打通邗沟,保证粮道畅通 —— 只要粮道在,秦军就有底气,任凭他耍什么花招,都翻不起大浪!”

士兵们领命,开始重新整理工地。河堤上的尸骨被小心地掩埋,坑底的鼎足被用木板盖住,派重兵看守。邗沟的号子声再次响起,比之前更加响亮,像是在回应李信的决心。

李信站在河堤上,腰间的秦剑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他知道,这场与刘邦、韩信、项氏的较量,已经越来越激烈,而那刻着 “泗水” 的九鼎鼎足,不过是这场较量中的又一枚棋子。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守住邗沟,查清泗水的秘密,为王翦平定楚地,扫清障碍。

而在泗水郡的沛县,一间简陋的民宅里,刘邦正拿着一张地图,仔细看着。地图上,邗沟的位置被用红笔圈出,旁边写着 “鼎足已现,泗水可期”。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对身边的韩信说道:“九鼎鼎足果然在邗沟,李信已经发现了。接下来,就看我们在泗水的布置了。”

韩信点点头,目光落在地图上的 “泗水” 二字:“只要我们能拿到九鼎,就能号召天下遗民反秦。李信现在派人来泗水查探,正好给了我们机会 —— 我们可以借着查探的秦军,把他们引到我们布好的陷阱里。”

刘邦大笑起来,拍了拍韩信的肩膀:“好!就按你说的办!让李信看看,我刘邦的手段,不止是骨阵和鼎足!”

窗外的阳光照进来,落在地图上的 “泗水” 二字上,像是在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