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秦风骨:王翦传 > 第17章 【江淮妖氛】云梦起蛟:这大蛇戴王冠!

第17章 【江淮妖氛】云梦起蛟:这大蛇戴王冠!(2 / 2)

快船渐渐逼近巨蛇,腥臭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作呕。巨蛇的鳞片巨大而坚硬,表面凹凸不平,像是一道道沟壑。王翦看准时机,纵身一跃,踩着巨蛇的鳞片,向着头顶的王冠爬去。

巨蛇察觉到了背上的异动,猛地扭动身体,试图将王翦甩下去。王翦死死抓住王冠的边缘,身体在蛇背上剧烈摇晃,好几次险些滑落。他咬紧牙关,用断水剑插进鳞片的缝隙,稳住身形,一步步向着玉玺靠近。

终于,他爬到了王冠旁。近距离望去,那方玉玺更是精美绝伦,玉质温润通透,边缘刻着繁复的云纹,印面上的 “受命于天” 四个篆字苍劲有力。王翦伸出手,想要将玉玺从王冠中抠出来,却发现玉玺与王冠嵌合得异常紧密,纹丝不动。

就在这时,巨蛇突然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嘶吼,猛地将头撞向水面。王翦猝不及防,被巨大的冲击力震得手臂发麻,险些松手。他低头一看,只见玉玺的纽部(用来穿绳的部分)竟然缺了一角,那缺角的形状十分奇特,像是被人用利器硬生生凿去的。

这个发现让王翦心中一动。他想起了当年嬴政统一六国后,用和氏璧打造的传国玉玺。那方传国玉玺的纽部,也恰好缺了一角,是当年秦破赵时,赵王迁的母亲用玉玺砸击嬴政未遂,被嬴政下令凿去的。这楚怀王玉玺的缺角,竟然和传国玉玺的缺角形状一模一样!

难道这两方玉玺之间,有着某种不为人知的联系?

就在王翦思索之际,巨蛇突然调转方向,朝着快船撞去。快船躲闪不及,被巨蛇的头颅撞得粉碎,船上的死士全部落入水中。王翦心中一急,手中的断水剑猛地刺入玉玺与王冠的连接处,借着巨蛇摇晃的力道,用力一撬。

“咔嚓” 一声脆响,玉玺终于被撬了下来。就在玉玺脱离王冠的瞬间,巨蛇发出一声凄厉的嘶吼,身体剧烈抽搐起来,庞大的身躯在湖面上翻滚,掀起滔天巨浪。它的鳞片开始脱落,墨绿色的汁液喷涌而出,原本幽蓝的眼睛也变得浑浊不堪。

王翦握着玉玺,纵身跃入水中。他水性极佳,在浪涛中奋力游动,朝着不远处的 “镇楚号” 游去。王贲见状,立刻下令放下小船,将王翦救上船。

登上 “镇楚号”,王翦来不及擦拭身上的水渍,便举起手中的玉玺仔细端详。那缺角的纽部,果然与传国玉玺的缺角严丝合缝,仿佛是同一方玉玺被分成了两半。

“父亲,这玉玺……” 王贲也注意到了缺角的异样。

王翦沉声道:“这方玉玺的缺角,与传国玉玺的缺角完全吻合。看来,当年楚怀王的玉玺和和氏璧,或许本是同一块玉石雕琢而成,只是后来被一分为二,分别制成了两方玉玺。”

“竟有此事?” 王贲震惊不已。

就在这时,湖面上传来一阵巨响,那巨蛇在翻滚了一阵后,身体渐渐僵硬,最终沉入了湖底,湖面渐渐恢复了平静。

“将军!湖心洲方向有异动!” 一名侦查兵突然禀报,“有大批楚地遗民,手持兵器,朝着我们的船队冲来,为首的是一个身着巫衣的老者,像是屈氏一族的人!”

王翦抬头望去,只见湖心洲的岸边,密密麻麻的楚地遗民手持刀枪棍棒,在一名白发老者的带领下,向着湖面的秦军船队冲来。那老者正是屈伯庸,他手持桃木杖,口中念念有词,脸上带着诡异的笑容。

“看来,好戏才刚刚开始。” 王翦握紧手中的玉玺,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屈伯庸想用巨蛇和玉玺煽动民心,叛乱谋反,今日我便要让他知道,秦的天下,不是他能撼动的。”

他转身对王贲下令:“传我将令,船队列阵,弩箭准备。楚地遗民皆是被蛊惑之人,先行劝降,若执意顽抗,格杀勿论!”

秦军船队迅速列成防御阵型,弩箭上弦,对准了岸边冲来的楚地遗民。屈伯庸见状,举起桃木杖,高声喊道:“秦人无道,破我楚国,杀我同胞!如今楚怀王玉玺现世,神龙降世,正是复楚之时!乡亲们,随我杀了秦人,夺回楚地!”

楚地遗民们被他煽动,情绪激动,纷纷呐喊着冲向秦军船队。箭雨落下,不少人倒在血泊中,但其余的人依旧悍不畏死,继续冲锋。

王翦眉头紧锁,他知道,这些楚地遗民都是被屈伯庸的巫蛊之术和流言蛊惑,若强行镇压,只会激化矛盾。他举起手中的楚怀王玉玺,高声道:“楚地的百姓听着!这玉玺确实是楚怀王之物,但所谓神龙,不过是屈伯庸用巫蛊之术操控的巨蛇!他利用你们的思乡之情,煽动叛乱,只为一己私欲,让你们白白送命!”

他将玉玺高高举起,让所有人都能看清印面上的 “受命于天” 和缺角的纽部:“当年楚怀王昏庸无能,被秦所擒,客死他乡,早已失去了天命。如今天下一统,大秦善待归降之民,轻徭薄赋,你们为何还要追随逆贼,自取灭亡?”

楚地遗民们望着王翦手中的玉玺,又看了看湖面平静的水波,脸上的激动渐渐褪去,露出了犹豫的神色。屈伯庸见状,急声道:“乡亲们,不要听他胡说!秦人狡诈,想要骗走玉玺,断我楚地龙脉!随我杀上去,夺回玉玺!”

他说着,举起桃木杖,口中念念有词,想要再次施展巫蛊之术。王翦眼中寒光一闪,对身旁的弓箭手道:“射杀屈伯庸!”

弓箭手早已锁定目标,闻言立刻拉满弓弦,羽箭如流星般射向屈伯庸。屈伯庸猝不及防,羽箭正中眉心,倒在血泊中。

看到首领被杀,楚地遗民们彻底失去了斗志,纷纷放下兵器,跪倒在地。王翦下令船队靠岸,安抚归降的遗民,同时派人打捞巨蛇的尸体,清查屈伯庸的巢穴。

【四: 暗流涌动】

夕阳西下,洞庭湖面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秦军船队泊在湖心洲岸边,炊烟袅袅,归降的楚地遗民们在部落巫祝的带领下,收拾着伤亡者的尸体,脸上满是疲惫和茫然。

王翦坐在 “镇楚号” 的船舱中,手中捧着那方楚怀王玉玺,陷入了沉思。玉玺的玉质温润,触手生凉,印面上的 “受命于天” 四个字,仿佛带着古老的力量。而那缺角的纽部,与传国玉玺的缺角严丝合缝,这绝非巧合。

“父亲,屈伯庸的巢穴已经清查完毕。” 王贲走进船舱,手中拿着一卷竹简,“在他的巢穴中,发现了大量巫蛊之术的典籍,还有一些与六国余党往来的密信。看来,他并非单独作乱,而是与其他六国遗民相互勾结。”

王翦接过竹简,打开一看,上面果然记载着屈伯庸与齐、燕、赵等国余党的通信内容。信中提到,他们计划利用楚地的巫蛊之术,煽动各地叛乱,趁大秦根基未稳,复辟六国。而楚怀王的玉玺和巨蛇,便是他们计划的第一步。

“这些六国余党,真是贼心不死。” 王翦冷哼一声,将竹简扔在桌上,“不过,他们也帮了我们一个大忙。这方楚怀王玉玺,还有它与传国玉玺的联系,或许能解开一个千古之谜。”

“父亲的意思是?” 王贲疑惑道。

“和氏璧当年是天下至宝,楚威王时期,和氏璧被发现,后来辗转落入赵国手中。” 王翦缓缓道,“嬴政统一六国后,用和氏璧打造了传国玉玺。但我一直怀疑,和氏璧如此巨大,仅仅打造一方传国玉玺,未免太过浪费。如今看来,当年的和氏璧,很可能被一分为二,一方制成了传国玉玺,另一方则被楚怀王制成了他的随身玉玺。”

他指着楚怀王玉玺的缺角:“这缺角,与传国玉玺的缺角吻合,说明两方玉玺本是一体。只是不知为何,会被分开,分别落入秦、楚两国国君手中。”

王贲恍然大悟:“如此说来,这两方玉玺合在一起,或许才是完整的和氏璧所制?”

“极有可能。” 王翦点头,“而且,这方楚怀王玉玺的纽部缺角,恐怕也不是巧合。当年赵王迁的母亲砸击嬴政未遂,传国玉玺被凿去一角,而这方楚怀王玉玺的缺角,或许是有人故意为之,想要让两方玉玺无法合二为一。”

“会是谁呢?” 王贲问道。

王翦眼中闪过一丝深思:“或许是当年的楚国贵族,或许是其他诸侯国的人。他们不想看到和氏璧所制的玉玺落入单一国家手中,想要以此来制衡各国。只是没想到,最终天下还是归于大秦。”

他将楚怀王玉玺收好,沉声道:“这方玉玺事关重大,不能落入他人之手。你立刻派人将玉玺送往咸阳,交给陛下,并附上我的奏折,说明此事的来龙去脉,以及六国余党勾结叛乱的情况。”

“是,父亲。” 王贲躬身领命。

就在这时,一名亲兵匆匆走进船舱,手中拿着一块从屈伯庸巢穴中搜出的玉佩:“将军,这是在屈伯庸的密室中发现的,玉佩上刻着一个‘吕’字。”

王翦接过玉佩,只见玉佩是白玉所制,上面刻着一个古朴的 “吕” 字,纹路与秦宫的玉佩制式有些相似。“吕?” 他心中一动,“难道此事与吕氏一族有关?”

吕氏一族是秦国的旧贵族,当年吕不韦权倾朝野,虽然后来被嬴政罢黜,但吕氏的势力依旧庞大,在各地都有残余。如果六国余党与吕氏勾结,那事情就复杂了。

“此事非同小可。” 王翦脸色凝重,“你在送玉玺前往咸阳的同时,暗中调查吕氏一族与六国余党的联系,务必查清真相。”

“明白。” 王贲点头。

夜色再次降临,洞庭湖面泛起淡淡的月光。王翦立在船首,望着远处的湖心洲,心中思绪万千。楚怀王的玉玺现世,巨蛇被除,叛乱被平息,但他知道,这只是冰山一角。六国余党并未彻底覆灭,吕氏一族又蠢蠢欲动,大秦的天下,依旧暗流涌动。

那方缺角的楚怀王玉玺,不仅揭开了和氏璧的秘密,更像是一个引子,引出了隐藏在暗处的阴谋。而传国玉玺的缺角,与楚怀王玉玺的缺角严丝合缝,这背后究竟还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王翦握紧了腰间的断水剑,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无论前方有多少风浪,他都会坚守大秦的疆土,扫清所有叛乱和阴谋,护得天下太平。

远处的湖面上,一艘小船悄然驶离湖心洲,消失在浓浓的夜色中。船上的人手中,握着一块与屈伯庸玉佩相同制式的 “吕” 字玉佩,眼神阴鸷,望向秦军船队的方向,露出了一丝诡异的笑容。

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