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秦风骨:王翦传 > 第84章 【太原惊雷】汾水谜船:这沉船有秦弩!

第84章 【太原惊雷】汾水谜船:这沉船有秦弩!(2 / 2)

李墨抚摸着船板上的年轮,指腹划过那圈异常的纹路,缓缓道:\"圆柏在先秦被视为 ' 社树 ',象征天命与社稷,《礼记》中就有 ' 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 ' 的记载。这船用三十九岁的圆柏打造,第三十八圈年轮(对应陛下出生那年)异常宽大,绝非巧合。\"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沉重,\"造这艘船的人,要么是在借年轮暗示 ' 天命在秦 '—— 陛下出生那年草木丰茂,是祥瑞之兆;要么......\"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所有人都明白了他的言外之意 —— 以树龄隐喻陛下的寿数。三十九岁的树,暗合三十九岁的寿数?王贲的手指按在剑柄上,指节发白,指腹下的剑穗都被攥得变了形。赵高掌控的匠作监,偷运改良秦弩藏于暗合帝王生辰的古船中,这绝非简单的贪赃枉法,而是图谋不轨,甚至可能涉及谋逆。

若这些兵器落入燕赵残部或昌平君旧部手中,不仅会威胁秦军防线,更可能被用来制造 \"天命转移\" 的假象 —— 比如在陛下三十九岁那年起事,宣称 \"天命已尽\",动摇天下民心。王贲越想越心惊,后背的冷汗把内衬都浸湿了。

\"再查!给我往死里查!\" 王贲厉声下令,声音在寂静的河滩上回荡,\"船板的取材地、造船的工匠、赵成与外界的所有联系,哪怕是送过一封信、见过一个人,都要查清楚!李离,你立刻带人去附近的柏树林排查,看看有没有三十九年树龄的圆柏被砍伐的痕迹!\"

李离领命正要动身,突然指着船底的一个凹槽惊呼:\"将军,这里有个印记!\" 众人循声看去,船底靠近龙骨的位置有个模糊的符号,是用利器刻上去的,虽然被泥沙磨损了大半,仍能看出是两道交叉的弧线,中间嵌着一个小圆点。

\"这是昌平君旧部的合符纹!\" 陈苍怒喝,他曾在清剿昌平君余党时见过这个符号,\"昌平君在淮南反叛时,他的部下都用这个符号联络!果然有关联!赵高的人勾结昌平君旧部,用暗合陛下生辰的船藏匿兵器,他们是想里应外合,颠覆大秦!\"

李墨却摇了摇头,眉头拧成了疙瘩:\"事情或许更复杂。这船是春秋古船,至少有三百年历史,而合符纹的刻痕很新,边缘还没有氧化发黑,说明是半年内刻上去的。这说明昌平君旧部是后来发现了这艘船,与赵成的人达成了协议,而不是一开始就参与了造船。\" 他顿了顿,补充道,\"但赵成背后的赵高,野心绝不止于勾结叛党。中车府掌管陛下的车马仪仗,赵高若想做什么,可比昌平君方便得多。\"

王贲望着月光下的古船,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顺着四肢百骸蔓延全身。咸阳的赵高,边境的匈奴,潜伏的叛党,还有这藏着天命隐喻的沉船,仿佛无数双眼睛正躲在暗处,死死盯着即将统一的大秦,伺机而动。他突然明白,这场危机比霍太山的匈奴骑兵更可怕 —— 骑兵在明处,而阴谋在暗处。

【四:雾起汾水杀机近】

天刚蒙蒙亮,汾水两岸突然起了大雾。乳白色的雾气像煮开的牛奶,从水面蒸腾而起,迅速漫过河岸,遮天蔽日,能见度不足丈余,连岸边的芦苇都变得模糊不清,只能看到隐约的轮廓。空气里弥漫着潮湿的水汽,吸进肺里凉丝丝的,带着泥土的腥味。

\"将军,不对劲!\" 陈苍握紧了腰间的剑,警惕地望着雾气深处,\"汾水的晨雾从来没有这么浓过,而且往年都是日出后才起雾,今日这雾来得太蹊跷了!\" 他早年在汾水畔长大,对这里的气候了如指掌,这般反常的雾景,他活了三十年还是头一次见。

王贲刚要下令加强戒备,远处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嘚嘚\" 的蹄声穿透雾幕,越来越近。很快,一名斥候冲破雾气奔来,身上的皮甲满是血污,左臂还插着一支箭,脸色惨白如纸:\"将军!不好了!汾水上游五里处出现大批黑衣人,足有五百余人,正朝沉船这边赶来!他们手里拿着弩箭,和船里的改良秦弩一模一样,已经杀了我们的前哨!\"

\"是赵成的人!\" 李墨惊呼,一把扶住摇摇欲坠的斥候,\"他们想毁尸灭迹,夺走证据!\"

王贲当机立断,厉声下令:\"陈苍,带两百人守住东岸,列三列弩阵,用弩箭封锁雾气边缘,敌军不到三百步不许开火!李离,带五十人将船内的弩机、竹简和带年轮的船板转移到西岸的土坡高地,用盾牌护住!李墨,继续清查遗物,重点找有没有赵成与赵高联系的信物,一刻钟内必须撤离!\"

众人立刻行动起来。陈苍带着士卒奔向东岸,按照秦军重弩营的战术布阵:第一列士卒半跪,第二列站立,第三列待命,每人间距一丈五,这样既能保证射击密度,又不会互相妨碍。士卒们迅速架起弩机,脚踏弩臂,双手拉弦,将三棱箭镞对准雾气深处,弓弦绷得紧紧的,像拉满的弓弦。

雾气中,脚步声渐渐逼近,越来越清晰,还夹杂着金属碰撞的脆响。\"放箭!\" 陈苍大喝一声,第一列士卒松开弓弦,二十支弩箭如流星般穿透雾气,传来几声凄厉的惨叫。但对方的还击更为猛烈,密集的箭雨如雨点般射来,\"嗖嗖\" 的破空声刺耳,竟是改良秦弩的威力 —— 三百步外仍能穿透盾牌,箭镞扎进岸边的木桩,深入足足三寸。

\"他们有重弩营!至少五十具弩机!\" 陈苍大喊,一把推开身边的亲兵,一支弩箭擦着他的肩膀飞过,射穿了后面的芦苇丛,\"快退到第二道防线,用壕沟掩护!\" 他早有准备,昨晚就让士卒挖了简易的壕沟,此刻正好派上用场。

王贲登上岸边的土坡,借着雾气的缝隙望去,只见黑衣人排成三列,与秦军的布阵如出一辙,每人都穿着黑色劲装,脸上蒙着黑布,只露出眼睛。为首的那人骑着黑马,腰间挂着块青铜令牌,在微弱的光线下闪着冷光,上面刻着 \"中车府\" 三字。

\"是赵成!\" 王贲认出了那人的身形,赵成去年随赵高入宫时,他曾见过一面,\"他亲自来了,看来这些证据对他至关重要!\"

就在此时,李墨突然从沉船里冲出来,手里举着块残破的船板,上面还沾着泥土和木屑:\"将军!这里还有刻字!在船尾的龙骨上!\" 众人围过去,借着火把的光看清了上面的字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正是传国玉玺上的八个篆字,是李斯奉诏所刻,如今还藏在咸阳宫的章台殿里。

王贲心头一震,如遭重击。赵成的人竟敢在船板上刻下传国玉玺的文字,这分明是觊觎皇权,图谋不轨!

赵成的声音突然从雾气中传来,带着得意的冷笑,像毒蛇吐信:\"王贲将军,识相的就交出船里的东西和人,否则今日汾水便是你的葬身之地!这些改良秦弩,可是我特意为你准备的 ' 大礼 ',六百步外就能洞穿铁甲,你麾下的这些士卒,够死几轮?\"

陈苍怒喝一声,拔出腰间的剑就要带人冲锋,却被王贲死死按住:\"不可!他们人多势众,且有重弩,硬拼我们吃亏!\" 他目光扫过沉船,突然看到船内堆积的油灰和松脂 —— 那是清理船舱时发现的,是古船密封缝隙用的材料,都是易燃之物,心中立刻有了主意,\"李离,沉船里的油灰和松脂还在吗?\"

李离一愣,随即明白过来,眼睛一亮:\"将军是想纵火?用浓烟驱散雾气!\"

\"没错!\" 王贲点头,\"浓烟既能挡视线,又能呛得他们无法射箭,还能烧退他们!快!\"

李离立刻带人行动,将油灰和松脂堆在船的前舱和中舱,又用麻布做了引火绳,浇上随身携带的桐油。陈苍则带人射出火箭 —— 箭镞裹着浸油的麻布,点燃后带着火星飞向沉船。火箭落入船中,瞬间燃起熊熊大火,\"噼啪\" 的燃烧声刺耳,浓烟滚滚升起,像一条黑色的巨龙直冲云霄,迅速驱散了周围的雾气,将赵成的人马暴露在火光之下。

\"放箭!自由射击!\" 王贲下令。秦军的弩箭如雨般射向黑衣人,赵成的重弩营被浓烟呛得阵脚大乱,纷纷咳嗽不止,根本无法瞄准,不少人被箭射中,倒在地上哀嚎。

就在秦军占据上风时,远处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一名斥候浑身是血地飞奔而来,马脖子上还插着一支羽箭:\"将军!霍太山告急!匈奴骑兵突破了南侧的狼牙关防线,昌平君旧部也趁机从蒙山出兵,两面夹击,王将军(王翦)请求您立刻回援!\"

王贲脸色一变,如遭雷击。赵成在此牵制,匈奴与昌平君旧部在霍太山发难,这分明是早有预谋的夹击,要将他的兵力分散,各个击破!他望着火光中的赵成,又看向霍太山的方向 —— 那里黑烟滚滚,显然已是激战正酣,心中明白,这场围绕着汾水谜船的阴谋,不过是更大风暴的开始,赵高、匈奴、叛党早已勾结在一起,要颠覆大秦的江山。

赵成见王贲分心,知道机会来了,立刻下令:\"撤!按第二方案行事!\" 黑衣人迅速撤退,钻进浓雾中,动作快得像鬼魅,转眼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陈苍想要追击,却被王贲拦住:\"不必追了,霍太山更危急,父亲那边兵力不足!\" 他看着燃烧的沉船,又看了看手中的弩机刻字竹简和带年轮的船板,\"这些证据足以奏报咸阳,赵高的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

大火渐渐熄灭,沉船化为焦炭,冒着袅袅青烟,空气中弥漫着烧焦的木头味和铜锈味。但那些刻着监工名录的竹简和带着年轮秘密的船板,已被妥善收好,由十名精锐士卒贴身护送。汾水的雾气渐渐散去,露出了阴沉的天空,像一块沉重的铅块压在头顶。

王贲翻身上马,乌骓马不安地刨着蹄子。他望向霍太山的方向,眼中闪过一丝厉色,那是军人面对强敌时的决绝。匈奴的铁骑,昌平君的旧部,赵高的阴谋,还有那暗合帝王生辰的年轮与刻着玉玺文字的船板,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一个惊天的阴谋,这场战争,早已不只是疆场厮杀,更是关乎大秦天命的生死较量。

\"回霍太山!\" 王贲的声音在汾水岸边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告诉父亲,援兵到了!赵高的阴谋,我们会一并清算!\"

秦军的马蹄声渐渐远去,如雷鸣般响彻河滩。岸边只留下烧焦的沉船残骸,在汾水的寒波中静静躺着,像一具巨大的尸体,诉说着未尽的秘密。而咸阳的宫墙之内,赵高正摩挲着一枚青铜符节 —— 那是中车府的调兵信物,嘴角勾起一抹诡异的笑容,眼中闪烁着贪婪与阴狠的光芒。窗外,一轮残月隐入云层,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血雨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