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看看,人家独立营现在都上千号人了,都快赶上咱们半个独立团了!
你们都给我加把劲啊!
还有,以后你们三个营要是借用柱子的炮兵,打完仗必须把炮弹补上!
上次借炮打炮楼和鬼子据点,到现在都没还清呢!
张大彪三人闻言面露尴尬。
但还是挺直腰板高声应道:是!团长!我们一定加倍努力!
话虽如此,三人心里却暗自叫苦:李明华这发展速度简直不讲道理。
当初他只带了12名战士出去。
如今独立营都快赶上半个独立团的规模了,这让他们怎么追赶?
与此同时,李明华和王逸凡正率领独立营向刘家村行进。
由于携带的战利品太多——特别是那些重火炮和成堆的白面、粮食,队伍行进速度并不快。
尽管比团主力提前了大半天出发,最终却几乎同时抵达阳村附近的团部驻地。
所以当一营、二营、三营的战士们看到独立营满载而归的场景时。
无不羡慕得两眼放光——只见独立营的战士们或背或扛,带着堆积如山的战利品。
崭新的武器弹药、成袋的白面、整箱的罐头...看得众人直流口水。
战士们纷纷议论起来:
独立营的同志运气也太好了吧?
不仅全歼了小泉大队,还缴获这么多好东西!
是啊,哪像咱们,这次白跑一趟,就消灭了鬼子一个小队,连牙缝都不够塞!
早知道当初就该报名去独立营!你看他们的装备多精良!
就连一些班长、排长听到这些议论,原本想出声制止。
但转念一想:自己何尝不羡慕独立营的待遇?独立营简直富得流油!
独立营的战士们听到这些议论。
虽然肩上扛着沉重的物资,却个个昂首挺胸,士气高涨。
这种被人羡慕的感觉,让他们浑身又充满了干劲。
当李明华率领独立营回到刘家村时,村民们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出征时只有500多人的队伍,如今竟壮大到近1200人!
原有的营房显然不够用了,李明华不得不立即着手安排新的驻地。
刘家村的乡亲们和战士们立即行动起来,热火朝天地扩建临时营房。
由于之前有过多次合作经验,大家配合得十分默契。
李明华特意嘱咐王逸凡给帮忙的乡亲们分发一些物资作为酬谢。
值得一提的是,在歼灭小泉大队的战斗中,战士们缴获了上千套日军军服。
这些军服到时候经过乡亲们精心拆洗、改制,很快就变成了崭新的八路军军装。
第二天,王逸凡按照惯例组织新兵和民兵召开诉苦大会。
这是李明华定下的铁规矩。
无论是招募的新兵还是投诚的伪军俘虏,都必须参加诉苦教育。
通过这种方式,让战士们深刻认识到。
八路军为谁而战——为穷苦百姓打天下。
八路军为何而战——赶走侵略者,建立新社会。
八路军的性质——人民的子弟兵。
这种政治教育可以显着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
让战士们明白了革命的意义,在战斗中展现出更强的韧性和团结。
实践已经证明,这套方法成效显着,必须长期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