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巴蜀玉脉 > 第305章 深入荒原

第305章 深入荒原(1 / 2)

羊羽的请求和林夕的补充报告,经过加密灵能信道,以最高优先级呈送到了总部。争论和评估持续了数个小时。反对者认为,羊羽刚刚从濒死状态恢复,是基地乃至整个项目最宝贵的资产,不容有失,不应立即投入如此高风险的任务。支持者则坚信,羊羽独一无二的“弦音感知”是识别和对抗那个神秘“影子”的关键,错过此次线索,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最终,实战派和风险可控论占据了上风。总部批复:同意羊羽作为特别顾问加入代号“深潜”的侦察行动,但必须严格遵守两项前提——第一,通过由总部指派的医疗及灵能专家团队的联合评估,确认其状态稳定;第二,林夕作为现场最高指挥,统筹整个行动,并有权在判定风险过高时强制终止任务。

这个批复,某种程度上也默许了林夕内心深处那份无法宣之于口的私心——她必须亲眼看着羊羽,确保他的安全。

在风域湖基地最高规格的检测中心内,羊羽接受了堪称严苛的全面检查。精神力阈值、灵能稳定性、规则污染残留度、心核碎片融合状态……各项数据流水般呈现。当总部的专家看着最终报告上那句“状态稳定,核心灵能指数略优于受伤前,规则污染被有效压制,具备执行高风险任务基础”的结论时,也只能压下疑虑,盖章批准。

“批准了。”林夕将加密指令板递给羊羽,脸上看不出喜怒,但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准备一下,十二小时后出发。我会和你一起。”

羊羽看着林夕眼底深处那抹难以化开的疲惫和担忧,心中微涩,最终只是点了点头:“好。”

十二小时后,一架经过特殊改装、具备短距垂直起降和灵能隐形功能的“玄鸟”级高速运输机,在夜色掩护下悄然升空,朝着西北高原的无人区疾驰而去。机舱内,除了羊羽和林夕,还有一支由总部直接派遣的、代号“利刃”的六人精锐侦察小队。成员个个气息精悍,灵能波动凝练,显然都是身经百战的觉醒者。

林夕已经换上了一身适合野外行动的深灰色作战服,长发利落地束在脑后,正全神贯注地盯着面前的全息战术沙盘。沙盘上清晰地标注着目标坐标、周边地形、已知的深层空洞结构模拟图,以及数架如同幽灵般在极高空域伴飞、待命的“守护者”无人机——它们搭载的,正是那足以瞬间汽化大型目标的500兆瓦级强激光攻防系统。

“我们将在距离目标地点五十公里外的预定区域伞降,徒步接近,避免打草惊蛇。”林夕的声音通过内置通讯器传入每个人耳中,“‘利刃’小队负责外围警戒和战术支援。羊羽,你的任务是感知和定位,一旦确认‘回响’核心或那个‘影子’的存在,立即后撤,由无人机进行饱和式净化打击。明白吗?”

“明白。”羊羽和“利刃”小队队长同时应道。

机舱内陷入沉寂,只有引擎的轰鸣声持续不断。羊羽闭上双眼,看似在养神,实则已在悄然调动“弦音感知”,试图提前捕捉远方可能存在的异常波动。但距离尚远,加之高原地区本身灵能环境复杂狂暴,他只能感受到一片混沌的“噪音”。

运输机在破晓前最黑暗的时刻抵达了预定空域。舱门打开,凛冽如刀的寒风瞬间灌入。“利刃”小队成员率先依次跃出,在空中展开灵能滑翔翼,悄无声息地朝着地面落去。林夕和羊羽紧随其后。

降落过程顺利。一行人迅速集结,利用黎明前的阴影和复杂的地貌作为掩护,朝着目标坐标快速潜行。

高原的日出壮丽而残酷,阳光毫无遮挡地洒落,映照着一望无际的荒凉戈壁和远处连绵的雪峰。空气稀薄,气温极低,但对这些经过严格训练的觉醒者而言,尚在可承受范围。

随着不断接近目标坐标,羊羽的眉头渐渐蹙紧。他体内的“心核碎片”传来一种微弱的、近乎共鸣般的悸动,而他的“弦音感知”中,那片区域的“背景噪音”开始呈现出一种不协调的“扭曲感”。就像一张干净的画布上,被人用脏污的画笔随意涂抹了几道。

“有感觉了。”羊羽低声对身旁的林夕说道,“很淡,但确实是‘回响’的痕迹,像是……某种长期存在后留下的‘污染场’。”

林夕眼神一凛,抬手示意队伍停止前进,进入隐蔽状态。她通过战术目镜观察着前方——那是一片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戈壁滩,遍布砾石和耐旱的刺草,没有任何人工建筑的痕迹。

“探测仪有反应吗?”她询问技术兵。

技术兵操作着手中的设备,摇了摇头:“地表无异常能量反应,生命探测为零。深层扫描……干扰依旧存在,无法精确成像。”

“果然藏得很深。”林夕沉吟,“羊羽,能定位入口吗?”

羊羽闭目凝神,将“弦音感知”聚焦到极致。那扭曲的“噪音”仿佛来自地底深处,并且有着隐约的流向。他仔细分辨着那细微的差别,如同在嘈杂的集市中捕捉一缕特定的耳语。

几分钟后,他睁开眼,指向不远处一个被几块巨大风蚀岩石半掩住的、毫不起眼的沙土斜坡。“在那里……隐蔽的通风口或者能量泄溢点。”

“利刃”小队立刻呈战术队形散开,谨慎地靠近那个斜坡。经过仔细的检查和灵能探测,队长在一个岩石缝隙的根部,发现了一个仅容一人勉强通过的、向下倾斜的狭窄洞口。洞口边缘异常光滑,不像是自然形成,并且散发着一种若有若无的、令人心生厌恶的冰冷气息。

“发现疑似入口!”队长汇报。

“准备进入。”林夕下令,同时通过加密链路向高空待命的无人机群发出指令,“‘守护者’单位,锁定当前坐标,提升至一级战备状态,听我指令随时发动攻击!”

“指令确认。”冰冷的电子音回复。

洞口内部漆黑一片,深不见底。小队成员佩戴好微光夜视仪和灵能感应器,鱼贯而入。羊羽和林夕跟在队伍中段。

通道初时狭窄逼仄,需要弯腰前行,但向下延伸数十米后,豁然开朗,进入了一个巨大的、显然是人工开凿而成的石质甬道。甬道两侧的墙壁上,残留着一些模糊不清的、风格古朴诡异的壁画和无法辨认的符文,充满了沧桑的气息。

“这些图案……不属于已知的任何文明。”小队中的考古专家低声道,语气中充满了震惊,“年代……无法估量,非常非常古老。”

羊羽的“弦音感知”在这里变得清晰了许多。那扭曲的“回响噪音”如同粘稠的液体,弥漫在空气中和石壁内,并且越往深处,浓度越高。他胸口的“心核碎片”悸动也越发明显,仿佛在警示着危险的临近。

“小心,污染在加重。”羊羽提醒道。

队伍更加警惕,放缓了前进速度。甬道一路向下,仿佛没有尽头,沿途发现了数个岔路口,但羊羽都能凭借对“回响弦音”流向的感知,指出正确的方向。

终于,在曲折前行了约一公里后,前方出现了微弱的光亮。队伍悄然靠近,发现甬道的尽头,连接着一个巨大得超乎想象的地下空间。

这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溶洞,又被后天改造过。洞顶高达百米,悬挂着无数发出惨淡幽绿色磷光的钟乳石,将整个空间映照得如同鬼域。洞壁和地面,布满了更多、更清晰的那种诡异壁画和符文,它们仿佛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尚未激活的仪式场。

而在洞穴的最中央,有一个直径超过五十米的圆形石台。石台表面刻画着一个复杂无比的、由无数同心圆和扭曲几何线条构成的巨大法阵。法阵的核心,悬浮着一团不断翻滚、扭曲的暗灰色能量团——那正是羊羽感知到的、高度浓缩的“回响”污染源!能量团中,隐约可见无数细小的、痛苦的灵魂虚影在哀嚎、挣扎。

而在那法阵旁边,静静地站立着一个模糊的、仿佛由阴影构成的人形轮廓——正是羊羽之前在灵能网络中惊鸿一瞥感知到的那个“影子”!

他似乎对侦察小队的到来毫无意外,甚至缓缓转过身,那没有五官的面部“看向”众人所在的方向,发出一种直接作用于灵魂层面的、冰冷而充满恶意的意念波动:

“终于……还是找到了这里。比我想象的要快一些。可惜,你们来晚了……”

“锁定目标!”林夕没有任何犹豫,立刻在通讯频道中厉声下令,“‘守护者’,攻击!重复,立即攻击!饱和打击!”

几乎在她命令发出的瞬间——

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