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巴蜀玉脉 > 第285章 沉玉入湖

第285章 沉玉入湖(1 / 2)

两百吨经过初步筛选的江津硒玉原石,被林江麾下最可靠的车队,星夜兼程,秘密运抵戒备森严的风域湖基地。

风域湖水终年呈墨绿色,深不见底,湖面常年笼罩着一层薄薄的、仿佛具有生命般的雾气,气流在此地也显得格外活跃。这里不仅是一处重要的科研与储备基地,更因其独特的地理和能量环境,被林夕视为进行某些特殊实验的理想场所。

车队驶入基地时,正值破晓前夕。天光未亮,群山与湖面都沉浸在一片深沉的靛蓝色之中,只有基地内部的探照灯划破黑暗,在墨绿色的湖面上投下道道晃动的光柱。空气中弥漫着山区特有的清冷潮湿,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低气压般的能量感。

羊羽和林夕站在码头延伸入湖面的平台上,身后是整齐堆放、用防水油布覆盖的原石堆,如同一个个沉默的小山包。工人们正在林夕带来的几名核心助手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

“就是这里了,”林夕望着眼前这片仿佛能吞噬一切光线的墨绿色湖水,眼神中闪烁着一种近乎痴迷的光芒,“风域湖的水体环境特殊,压力、温度分层明显,更重要的是,湖底存在着一种天然形成的、复杂的能量涡流场。将玉石沉入此地,借助湖水的‘滋养’与‘冲刷’,以及能量场的天然‘锻造’,或许能加速其内部灵能同位素的‘活化’与‘纯化’,甚至……引发一些我们预料之外的有趣变化。”

羊羽负手而立,感受着湖边比外界更活跃、也更混乱的天地元气。他微微颔首:“《淮南子·俶真训》有云,‘水之性,淖溺以清,而金石贞栗’。水至柔,却能穿石砺金,蕴含造化之功。此湖气息幽深,水脉勾连地气,风动异常,确是一处天然的‘淬炼’之所。以水养玉,古已有之,但以此湖之特异,养此硒玉之奇特,结果……值得期待。”

他没有完全赞同林夕那偏向能量“活化”与“锻造”的说法,而是更侧重于水对玉质的天然温养与锤炼。两人视角不同,却共同指向了将玉石沉湖这一举措的必要性。

准备工作就绪。一块块大小不一、包裹着各色皮壳的原石,被专用的吊装网兜小心地兜起,再由码头上的大型吊机缓缓吊起,移至湖面上空。

随着林夕一声清冷的“开始”指令,吊机操作员按下了释放按钮。

第一网兜、重达数吨的原石,脱离了吊钩,带着沉重的呼啸声,轰然砸入墨绿色的湖面!

“噗通——!”

巨大的落水声在寂静的山谷间回荡,激起冲天的白色水花,一圈圈剧烈的涟漪以落点为中心急速扩散开来,撞击着湖岸,发出哗哗的声响。湖水仿佛被惊醒的巨兽,表面剧烈动荡起来。

紧接着,是第二兜、第三兜……

“噗通!”“噗通!”“噗通——!”

沉重的落水声接连不断,如同擂响了一面巨大的战鼓。平静的湖面被彻底搅乱,白色的水花此起彼伏,墨绿色的湖水被翻搅起底部的泥沙,暂时变得浑浊。大量的气泡从水底涌上,破裂,发出嘶嘶的声响,仿佛湖水在吞吐呼吸。

两百吨玉石,看似庞大,但分散投入这深邃广阔的风域湖中,也不过是如同向大海中投入几把石子。随着最后一块原石没入水中,湖面上的涟漪逐渐平息,翻涌的浊流慢慢沉淀,一切似乎又要恢复之前的死寂与墨绿。

然而,就在所有原石尽数沉底之后不到一刻钟,异变发生了!

首先察觉到的是基地内部布设的能量监测仪。

“嘀嘀嘀——!”

刺耳的警报声骤然从临时搭建在码头旁的监控帐篷里传出。负责监控的技术人员猛地从座位上站起,难以置信地盯着屏幕上疯狂跳动的数据流。

“报告!湖心区域能量场强度急剧攀升!灵能同位素背景辐射值超出安全阈值百分之三百!还在持续上升!”

“水质传感器报告!湖水ph值发生微弱偏移,溶解氧含量异常升高,水体电导率出现不明原因的波动!”

几乎在同一时间,羊羽和林夕也清晰地感受到了变化。

羊羽微微闭目,灵觉如同水银泻地般向湖中延伸。在他的感知中,原本虽然活跃但相对混沌的湖底能量场,此刻仿佛被投入了两百颗散发着温和而坚定波动的“种子”。这些“种子”——沉入湖底的江津硒玉,正以一种奇特的频率,与湖底天然的能量涡流场产生着共鸣!墨绿色的湖水深处,仿佛亮起了无数微弱的、星罗棋布的光点,那是玉石内部被激发的能量场在感知中的显化。它们并非杂乱无章,而是隐隐构成了一个庞大而玄奥的阵列,引动着整个风域湖的能量格局开始缓慢而坚定地旋转、重组!

更让他心神微动的是,他感觉手腕上从不离身的、温养多年的玛瑙手串,此刻竟也微微发热,传来一丝若有若无的欢欣与共鸣之意。

林夕则是通过她佩戴的特殊目镜,直接“看”到了能量的变化。在她的视野里,原本如同灰色雾霭般弥漫在湖面上的混沌能量流,此刻正被湖底那无数新生的“能量源点”所吸引、梳理。无数条纤细的、带着淡金或淡青色光晕的能量丝线,正从湖底升起,如同植物的根系般向上蔓延,试图与湖面上空那活跃而紊乱的风属性能量建立连接。整个风域湖,正在从一个能量混乱的区域,向着一个内部开始自组织、自结构的能量场演变!

“果然……和我推演的一样!”林夕低声自语,语气中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玉石的能量场,正在与湖底灵脉和空中风域共振,形成一个天然的‘能量循环矩阵’!这不仅能加速玉石的‘熟化’,更能稳定甚至优化整个风域湖的能量环境!这对于我们下一步的‘灵能共鸣器’测试,将是无可替代的绝佳环境!”

她立刻转身,对身后的助手下达一连串指令:“立刻启动全频段能量监测网络,我要实时数据!加密传输到我的私人服务器!通知‘谛听’小组,二十四小时监控湖底声呐信号及任何异常生物电信号!没有我的直接命令,任何人不得靠近湖边百米之内,尤其是原本划定的A区和b区!”

“是,政委!”

助手领命而去,脚步匆匆。

羊羽缓缓睁开眼,看向林夕:“看来,这‘火种’投入‘风炉’,效果立竿见影。湖中生气勃发,能量趋于有序,是吉兆。但福兮祸所伏,如此剧烈的能量格局变动,恐会引来一些不必要的‘关注’。”

林夕冷静地点点头,目光扫过周围墨色的山峦,仿佛能穿透黑暗,看到那些可能存在的窥探目光。“放心,哥。风域湖基地的安保等级是最高级,外围有三道电子与物理隔离网,空中也有无人机巡逻。而且……”她嘴角勾起一丝冷冽的弧度,“正好可以借此机会,看看有没有哪些不安分的‘小老鼠’,会被这新生的‘磁场’吸引过来。”

随着监测的持续,更多的数据被汇总过来。

不仅能量场在变化,湖水的物理化学性质也在发生着微妙的改变。原本略带腥气的湖水,似乎多了一丝若有若无的、类似于雨后山林般的清新气息。一些长期放置在湖边的、用于环境监测的金属设备,表面竟然开始出现极其细微的、类似包浆的光滑感。

更令人惊奇的是生物层面的变化。

天光渐亮,晨曦穿透山间的薄雾,洒在湖面上。有工作人员惊讶地发现,在靠近码头、原本因为基地活动而鱼类稀少的区域,此刻竟然聚集了不少鱼群。它们并非惊慌地游窜,而是静静地悬浮在靠近湖岸的水中,鳃盖缓慢开合,仿佛在享受着某种无形的滋养。

甚至有人报告,看到几只原本栖息在远处山林的白鹭,破天荒地飞临湖面上空,盘旋数周后,竟落在了湖边新生的芦苇丛中,久久不愿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