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巴蜀玉脉 > 第266章 风域湖的生态密码

第266章 风域湖的生态密码(2 / 2)

陈诗雅的声音清晰传来:“林总,基础设备已经到位,制茶师傅也请来了。我们正在对那片野生古茶山进行更详细的测绘和样本分析,确保采摘和制作过程完全符合有机标准。第一批小规模量产的‘赤琼红茶’预计下个月可以面世。”

“很好。”林海赞许道,“记住,品质是生命线。另外,对茶山本身的生态监测要加强,尤其是土壤、水源和周边生物群落的变化。这片茶山是我们生态价值的又一实证,必须保护好。”

“您放心,我已经安排了专人负责。”陈诗雅回答得干脆利落,随即又略带一丝担忧地问,“林总,最近网络上的那些声音……”

“不必过分担忧。”林海语气平稳,“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根基稳固,流言自会消散。你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生态园的精细化管理和新产品的稳步推进上。”

结束与陈诗雅的通话,林海又联系了林江,询问“捕鼠”行动的进展。

林江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和审慎:“二哥,那只‘鼹鼠’很狡猾,一直在外围徘徊,没有轻易进入我们设下的陷阱。不过,我们的监控系统已经基本摸清了他的活动规律和几个备用联络点。他非常专业,反侦察能力很强,看起来不像是一般的商业间谍,更像是有特定背景的。”

“耐心点,放长线。”林海指示,“确保核心区域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摸清他的上线和最终目的。必要时,可以让他‘偶然’获得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换取更大的信任。”

“明白,我知道该怎么做。”

布局在一步步深化,而市场的热度依旧不减。“赤琼玉液”的一瓶难求,甚至催生出了二级市场和收藏热,进一步推高了其品牌价值和神秘感。杨丽雅顶住压力,坚守品质底线,产能提升计划在确保生态承载力的前提下审慎推进。

落雁河战略,如同一棵根系日益庞大的巨树,在阳光与风雨中,坚定地生长着。上游的赤琼生态园是树冠,吸收着最多的目光与风雨;中下游的百里画廊、蜀锦文化产业园是粗壮的枝干,延伸出丰富的业态;而远在风域湖的研究所,则像是深扎于更广阔土壤中的根系之一,默默汲取着科学的养分,为整棵大树的繁茂提供着深层的支撑。

风域湖研究所内,羊羽团队的第一个深度课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在湖底底泥中发现了一种此前未被记录的特殊厌氧菌株,初步实验表明,这种菌株对降解某些难分解的有机农药残留具有显着效果。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羊羽在团队会议上难掩激动,“如果后续研究能够证实其高效性和安全性,不仅对风域湖本身的治理有意义,甚至可能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土壤及水体农药残留治理,提供一种全新的生物修复方案!”

林夕也深感振奋:“这正好印证了我们之前的判断,风域湖独特的生态系统,蕴藏着巨大的、待发掘的科研价值。我建议,立刻启动对这种菌株的基因组测序和功能基因定位,同时扩大采样范围,确认其分布。”

研究的突破,让整个研究所的氛围更加炽热。他们意识到,自己守护和研究的,不仅仅是一片湖泊,更是一个蕴含着无限可能的“生态宝库”。

然而,这份科研的喜悦并未冲淡林夕内心的隐忧。她与羊羽私下交流时,提到了林海之前的提醒。

“二哥让我们注意风域湖生物资料的保密,看来不是无的放矢。”林夕蹙眉道,“我们新发现的这种菌株,其潜在价值巨大,一旦公布,恐怕会引起多方关注,甚至觊觎。”

羊羽神色凝重地点点头:“是啊。科学的发现应该共享,但前提是确保其能被用于正确的方向,并且我们自身的研究权益和这片生态系统的安全得到保障。看来,我们的‘金钟罩’,也需要覆盖到风域湖了。”

两人商议后,决定对新发现的菌株及相关数据采取最高级别的保密措施,暂不对外公布,只在研究所内部进行更深入的机理研究。同时,进一步加强研究所的网络安全和实体安防,尤其是对样本库和核心数据服务器的保护。

风域湖的宁静之下,科研的探索与现实的警惕交织在一起。羊羽和林夕知道,他们站在了一条新的起跑线上,不仅要探索自然的奥秘,还要守护这份奥秘不被滥用。

而在落雁河畔,在蜀都之城,林海掌控着全局,如同一位深知“生态”二字重量的棋手,既要落子布局,争夺大势,更要护住棋盘之下,那滋养万物的根本。

夜幕降临,赤琼生态园内,一场针对“鼹鼠”的收网行动,正在悄无声息地展开。而风域湖底,那默默工作的特殊菌株,正悄然改变着微观世界,等待着属于它的、照亮更广阔天地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