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巴蜀玉脉 > 第252章 星脑与燧石

第252章 星脑与燧石(1 / 2)

“星链寂灭对手”行动的战报,以最高密级的形式呈递到了决策层的案头。没有欢呼,没有庆功,只有一份冷静到近乎苛刻的评估与分析报告。报告详细记录了“龙轨-17”遭遇攻击、协同应对、直至最终化解危机的全过程,尤其着重分析了“星脑”系统在其中的关键作用,以及暴露出的问题——主要是低轨平台在面对地基高能武器时的脆弱性,以及协同响应链条中依然存在的微秒级延迟。

这份报告在高层内部引发了深远的影响。它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国家战略、军事学说和科技发展的各个层面。更多的资源、更优先的政策,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向风域湖基地及其关联的庞大科研-工业复合体倾斜。一种共识正在形成:共和国必须在即将到来的、以智能化和分布式为特征的新一代太空竞争中,牢牢占据制高点。

风域湖基地,这座深藏在群山之中的科技堡垒,也因此进入了自成立以来最高强度的运转周期。灯火通明的研究所、昼夜不休的测试场、高速传输着海量数据的超算中心……一切都仿佛被上紧了发条,围绕着“燧石”与“星脑”这两大核心,疯狂地旋转、推进。

“燧石”实验室。

林夕站在最新一代“结构化缺陷阵列”原型机的观测平台前,屏幕上不再是单一的能量脉冲波形,而是呈现出一种稳定、持续、仿佛恒星内核般燃烧的能量流图谱。经过数百次的材料筛选、结构优化和能量注入模式调整,他们终于将那道“星火”,培育成了可以稳定维持超过十分钟的“火苗”。

“能量输出稳定性达到99.7%,功率密度较初代原型机提升了百分之三百,”一位研究员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政委,我们……我们成功了!”

实验室里爆发出短暂的、压抑的欢呼,随即又被更深的专注所取代。成功只是阶段性的,下一步,是将这“火苗”安全、高效地集成到“龙腾环宇”系统的核心激发器中,实现从实验室原理到工程实用的跨越。这中间,还有无数诸如能量耦合、热管理、材料寿命等极其棘手的工程难题需要攻克。林夕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脸上看不到丝毫松懈。她知道,真正的硬仗,现在才刚刚开始。

与此同时,在基地深处高度保密的“星脑”开发中心。

羊羽正站在巨大的弧形屏幕墙前,上面流动着的是“星链淬火”行动的全程数据回放与“星脑”决策逻辑的逆向推演。他的身边,围绕着“星脑”计划的核心团队成员——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分布式系统架构师、战术建模专家……

“‘鹰眼-09’的干扰响应延迟了0.8秒,”羊羽指着时间轴上的一个节点,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这0.8秒,在未来的高强度对抗中,足以决定一颗价值数十亿卫星的存亡,甚至影响整个战局的走向。”

“问题出在数据融合层,”首席科学家迅速定位了瓶颈,“多源传感器(雷达、红外、光学)的数据在统一时空基准和特征提取上消耗了额外计算资源。我们需要优化底层算法,或许可以引入更先进的注意力机制,让‘星脑’能更快地聚焦关键威胁特征。”

“不仅仅是算法,”分布式系统架构师补充道,“‘龙轨-11’的激光器虽然功率强大,但其转向和瞄准机构的物理极限,也制约了我们的保护响应速度。‘星脑’的调度模型,必须更深入地耦合进每一颗卫星的平台物理参数,实现真正的‘数字孪生’级控制。”

一场关于如何将“星脑”这把刚刚淬火、初显锋芒的“智能之剑”打磨得更加锋利、更加迅捷的技术辩论,在指挥中心内激烈展开。没有职位高低,只有逻辑与数据的碰撞。羊羽沉浸其中,时而提问,时而引导,将团队的思维火花引向更深层次的解决方案。

就在基地内部为技术突破而奋战时,外部世界的暗流并未停歇。

“暗影蜘蛛”损失了一个宝贵的地面高能激光站,这如同被斩断了一根敏锐的触须。他们并未因此退缩,反而更加确认了“龙御星链”及其背后指挥系统的巨大威胁。直接的、硬碰硬的攻击暂时偃旗息鼓,但更隐蔽、更阴险的渗透与试探,开始如病毒般悄然扩散。

数日后,网络安全监控中心发出了最高级别警报。

“报告!检测到针对‘星脑’地面数据中继节点的异常数据流攻击!特征码未知,攻击源经过多层跳板伪装,疑似来自‘暗影蜘蛛’旗下的高级持续性威胁组织!”

警报声在“星脑”中心响起,所有人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星脑”系统虽然核心决策逻辑分布式存在于天基节点,但其与地面的数据交互、模型更新、指令上传,依然依赖于几个关键的地面站和光纤网络。一旦这些节点被渗透或瘫痪,后果不堪设想。

“启动‘金城’防御协议!隔离受影响节点,启动备用链路!”负责网络安全的指挥官立刻下令。

预先部署的主动防御系统瞬间被激活,防火墙规则动态更新,入侵检测算法全力运转,试图识别并阻断这股恶意的数据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