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在林夕休息调整的期间,陈东升那边对“暗影蜘蛛”跳板服务器数据的深度分析,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分析人员从海量的日志碎片中,通过复杂的关联算法,识别出了几个频繁出现、但经过高度伪装的指令模式。这些模式指向了一个位于海外、表面上从事商业数据挖掘的公司Ip段。进一步的秘密调查显示,这家公司与多家具有西方情报背景的机构存在千丝万缕的资金和技术往来。
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服务器残留痕迹的恢复,技术人员成功提取到了一小段未被完全擦除的、用于远程控制木马的代码特征。这段代码的编写风格和加密方式,与几年前共和国某重点国防研究所遭遇的一次未遂网络攻击中使用的恶意软件,具有高度的同源性。
这意味着,“暗影蜘蛛”并非一个孤立的组织,它很可能是一个受某国情报机构支持、长期专注于对华高科技领域进行渗透和破坏的先进持续性威胁小组。张帆事件,以及近期针对林夕的流言攻击,都只是其庞大行动中的一环。
“终于抓到你的尾巴了……”陈东升看着分析报告,眼神锐利如鹰。虽然距离揪出幕后主使还有很长的路,但至少,对手的轮廓变得更加清晰了。他立即将这一重要情报告知了羊羽,并加强了针对已识别Ip段的监控和反渗透布防。
林夕经过两天的休整,身体状况有所恢复。更重要的是,远离实验室的喧嚣让她紧绷的大脑得到了放松。在休息期间,她并没有完全停止思考,反而在翻阅一些看似与项目无关的、关于晶体生长和界面物理的旧论文时,一个之前被忽略的细节,如同黑暗中划过的流星,突然照亮了她的思绪。
她猛地坐起身,拿出随身携带的电子笔记本,飞快地演算起来。
“界面……不是平滑的!我们一直假设拓扑相变发生在理想的平滑界面上,但实际材料制备过程中,界面必然存在原子尺度的缺陷和起伏!这些‘不完美’,可能才是能量流失控的关键!”她的眼睛越来越亮,“也许,我们不应该试图消除这些缺陷,而是……主动设计和利用它们?制造一种‘结构化缺陷’,引导能量沿着我们预设的路径进行相变和释放?”
这个想法极其大胆,近乎离经叛道。传统的材料科学追求的是尽可能完美的晶体结构,而林夕现在却要反其道而行之。
她迫不及待地返回实验室,召集了核心团队成员,分享了这个突如其来的灵感。起初,大家都感到惊愕和怀疑,但在林夕缜密的推演和充满激情的阐述下,逐渐被这个颠覆性的思路所吸引。
新的实验方案被迅速制定。团队调整了材料制备工艺,尝试在特定的晶格位置引入可控的、周期性的“缺陷阵列”。这需要极其精密的分子束外延技术和纳米级刻蚀工艺,难度极高。
第一次尝试,失败。材料在生长过程中就发生了不可控的畸变。
第二次尝试,勉强成功制备出样品,但在测试中,能量释放虽然比之前稳定了些,但功率密度远未达到预期。
第三次……
实验室里,气氛再次紧张起来。林夕站在主控台前,亲自操作着改进后的高压场效应测试系统。大屏幕上,显示着第三号“结构化缺陷”样品的实时数据。
电压稳步提升,电场强度逐渐接近临界值。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突然,监测能量释放的曲线猛地向上跳动!
“能量脉冲形成!”一名研究员激动地喊道。
屏幕上,一条前所未有的、尖锐而稳定的脉冲波形赫然出现!其峰值功率密度,虽然距离最终目标还有差距,但已经达到了以往最佳成绩的三倍!并且,能量释放过程呈现出高度的可控性和重复性!
“成功了!我们找到了方向!”实验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多日来的阴霾被这一刻的兴奋一扫而空。
林夕紧紧盯着那条美丽的波形曲线,眼眶微微湿润。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距离真正的“燧石”核心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但这一点星火,足以证明方向的正确,足以点燃整个团队的希望。
她回头,看到不知何时站在实验室门口的羊羽。他正微笑着看着她,眼中充满了赞赏与骄傲。
光,在历经波折后,终于再次于最前沿的黑暗中,点燃了那簇至关重要的、名为“可能性”的火焰。而这火焰,必将越烧越旺,直至照亮通往未来的整条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