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巴蜀玉脉 > 第249章 天穹利剑

第249章 天穹利剑(2 / 2)

字里行间,波澜不惊。但知情者都明白,这背后是“龙御星链”首次在重大战略对峙背景下,展现出其无与伦比的全球态势感知与战略预警能力。对方精心策划的隐蔽行动,在“天眼”的凝视下无所遁形,被迫提前暴露,其战略意图也随之破产。

这次成功的战略预警,被内部称为“天穹利剑”行动。它虽未发射一枪一弹,但其带来的战略威慑效果,丝毫不亚于一次成功的实兵演练。最高层对“龙御”体系的建设成果给予了高度肯定,并要求进一步加快体系能力的深化应用。

“天穹利剑”行动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风域湖基地的士气,也进一步冲淡了之前内部流言的负面影响。事实胜于雄辩,“龙御”体系强大的能力,是团队每一个人心血与智慧的结晶,容不得任何猜忌玷污。

然而,技术的飞跃永无止境。在成功实现400兆瓦“龙腾环宇”激光系统的方案论证后,林夕和她的团队,将目光投向了另一个制约天基激光武器实战化的关键瓶颈——能源系统。

无论是地面大型激光装置,还是未来天基激光平台,都需要瞬间爆发巨大能量,并对能源系统进行快速、高效的充能。传统的化学电池、燃料电池甚至核反应堆,在航天平台上应用尚存诸多限制,在功率密度、充放电速率和持续作战能力方面,都难以完全满足400兆瓦级激光武器的需求。

林夕敏锐地意识到,必须寻求能源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她召集了基地内顶尖的能源、材料和物理学家,成立了一个跨学科攻关小组,启动了一项名为“燧石”的秘密预研项目。

项目的目标极为前瞻:研制一种基于新型拓扑绝缘体材料与场效应激发原理的“超高功率密度脉冲能源核心”。该技术理论上是利用特定量子材料在极端电场下的瞬态拓扑相变,实现能量的超高速聚集与释放,其功率密度有望达到现有最好技术的十倍以上!

这无疑是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探索。其理论基础深奥,材料制备工艺接近纳米级极限,工程实现难度极大。但一旦成功,不仅能为“龙腾环宇”激光系统提供理想的心脏,更将彻底改变高能武器的能源供应模式,甚至引发能源领域的一场革命。

林夕几乎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燧石”项目的理论构建和初期实验设计中。她穿梭于各个实验室,与不同领域的专家激烈讨论,常常工作到深夜。她那兼具艺术想象力与科学严谨性的大脑,再次迸发出惊人的创造力,提出了数种巧妙的实验路径和材料结构设计方案。

羊羽看着林夕再次进入那种忘我的科研状态,既欣慰又心疼。他知道,这是林夕对抗压力、实现技术突破的最好方式。他默默地调动资源,为“燧石”项目提供最大程度的支持,并确保核心团队的氛围保持高度的信任与协作。

就在“燧石”项目艰难起步,不断尝试与失败中摸索前行时,陈东升领导的“镜影”小组,经过长达数月的缜密追踪和网络陷阱布设,终于捕捉到了“暗影蜘蛛”新一轮攻击的蛛丝马迹。

这一次,对手更加狡猾。他们不再直接攻击“龙御”核心网络,而是选择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薄弱环节——一家为风域湖基地提供部分外围传感器零部件和日常办公软件技术支持的二级供应商。

攻击者利用该供应商内部网络管理松懈的漏洞,植入了一种极其隐蔽的、具有供应链攻击特性的木马病毒。该病毒会潜伏在供应商提供的软件更新包或固件中,当其被安装到基地相关系统时,并不会立即发作,而是静默潜伏,收集周边非密但具有关联价值的信息,如设备日志、网络拓扑片段、部分低密级人员工作习惯等,并通过加密通道,将数据混杂在正常的网络流量中,缓慢外泄。

这种“细水长流”式的数据窃取,目标并非核心机密,而是试图拼凑出基地内部的组织结构、工作节奏、甚至人员情绪状态等“软情报”,为后续更精准的渗透或心理战提供素材。

然而,“镜影”小组早已布下天罗地网。他们的监控系统捕捉到了从该供应商Ip段发出的、极其微弱的异常加密数据流。经过连续多日的分析和解密攻坚,他们成功确认了数据外泄的通道和内容,并反向追踪到了攻击者的一个跳板服务器。

“收网的时候到了。”陈东升眼中闪烁着冷冽的光芒。他立即协调国家层面的网络安全力量,准备对该跳板服务器及其背后的控制节点发起一次隐蔽的反制行动,不仅要切断这个通道,更要尝试获取更多关于“暗影蜘蛛”组织本身的情报。

光与暗的较量,在看不见的网络空间、在微妙的人心战场、在遥远的太空轨道、以及在最前沿的实验室里,同时进入了更深入、更激烈的阶段。

“龙御星链”高悬于天,洒下洞察一切的光辉。

“龙腾环宇”积蓄着毁天灭地的能量。

“燧石”计划试图点燃下一次革命的火焰。

而守护这一切的,是逐渐被理性与信任重新凝聚的人心,以及永不松懈的警惕。

羊羽站在指挥中心,目光掠过星图,掠过实验室的灯光,掠过训练场上的身影。他知道,前路依然漫长,挑战只会越来越艰巨。但此刻,他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坚定。

无论暗涌如何汹涌,光,必须继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