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巴蜀玉脉 > 第247章 星链试锋芒

第247章 星链试锋芒(1 / 2)

“鹰眼-1”与“龙轨”卫星间激光链路的成功建立,如同在寂静的宇宙中奏响了一个清脆的音符,宣告着一个全新时代的序曲。这道无形的光之桥梁,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战略层面的宣告——“龙御”体系的骨架已然成型,神经脉络开始贯通。

风域湖基地内,洋溢着一种克制的振奋。但羊羽和林夕都清楚,这仅仅是开始。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让这根“光链”生长、蔓延,最终编织成一张覆盖全球、无缝衔接的天网,并确保其在复杂对抗环境下的坚韧与可靠。

“鹰眼-1”进入了更为繁重和全面的在轨测试阶段。林夕带领的地面支持团队,几乎是以星为家,日夜不停地收集着激光通信在不同空间环境、不同距离、不同指向角度下的性能数据,测试其抗干扰能力,并不断微调通信协议和光束控制算法。每一次测试的成功,都意味着“光链”的韧性增加一分。

与此同时,“织网”行动的后续步伐猛然加速。基于“鹰眼-1”验证的技术状态,经过优化设计的“鹰眼”系列正样卫星开始进入批量生产阶段。位于西南深山的航天制造基地,一条全新的智能化卫星生产线全速运转,一颗颗承载着“国之鹰眼”使命的卫星,正以惊人的效率被制造出来,等待择机发射,布设中轨星座。

而低轨的“龙轨”星座,在持续补充“哨兵”侦察卫星和“匕首”拦截卫星的同时,也开始嵌入一种新型号——“信使”专用激光通信中继卫星。这些“信使”如同网络中的路由节点,专门负责在低轨卫星之间、以及低轨与中轨、地面站之间,建立高速激光链路,进一步增强整个星座的信息联通性和生存能力。

苍穹之上,一张由星光与激光交织的巨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铺开。

然而,地面的暗流,并未因太空的辉煌而有丝毫停歇。针对供应链的网络攻击被挫败并反向利用后,“暗影蜘蛛”似乎变得更加狡猾和耐心。他们像真正的蜘蛛一样,缩回了阴影深处,舔舐伤口,重新评估风险,等待着下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

“清源”行动与“镜影”小组的联合研判认为,对手的活动频率暂时降低,但威胁等级并未下降。他们很可能在策划更具针对性、更难以防范的新一轮渗透。

“不能将希望完全寄托于被动防御。”在一次高度保密的安全会议上,羊羽指出,“我们需要主动塑造安全环境,甚至在必要时,具备一定的‘拒止’能力。”

他所指的“拒止”,并不仅仅是网络空间的防御,更包含物理层面的威慑。而刚刚初步成型的“龙御”体系,正是这种威慑力的核心来源。

机会很快到来。

根据多方情报汇总和“龙轨”星座的持续监测,某大国情报机构支持的一颗高端侦察卫星——“窥探者-7”,将在未来72小时内,数次飞越我国西部某重要新型航空航天试验场上空。其意图不言而喻——利用其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和先进光电侦察设备,获取该试验场的最新动态和设施细节。

以往,面对这种抵近侦察,大多采取规避、伪装或电子干扰等被动措施。但这一次,情况不同了。

“这是一个机会。”在风域湖基地的核心指挥室里,羊羽站在巨大的电子沙盘前,沙盘上投影着实时星历和“窥探者-7”的预测轨道,“一个测试我们‘光链’体系初步威慑与反制能力的绝佳机会。”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林夕、陈东升以及几位来自军方和航天部门的代表。

“我们的目标不是击毁它——那将是严重的升级行为。我们的目标是,让它‘失明’,让它知道,它的窥探行为不再不受约束。”

计划被迅速制定,代号“星链试锋”。其核心在于,动用“龙御”体系的天基资源,对“窥探者-7”实施一次非摧毁性的、但强有力的软杀伤。

行动方案经过精心设计:

1. 态势感知: 调动数颗“龙轨-哨兵”卫星,对“窥探者-7”进行全程精密跟踪与监视,精确掌握其轨道、姿态及载荷工作状态。

2. 信息枢纽:*通过刚刚验证的星间激光链路,将“哨兵”获取的数据实时传输至中轨的“鹰眼-1”卫星。“鹰眼-1”进行数据融合与快速处理,生成压制指令。

3. 执行单元: 选择一颗装备了低功率干扰载荷的“龙轨-匕首”试验卫星(该载荷主要用于验证对敌方卫星通信和侦察的压制能力),作为行动执行单元。

4. 精准干扰:当“窥探者-7”进入试验场上空预定位置时,由“鹰眼-1”通过激光链路,向“匕首”卫星下达指令。“匕首”卫星调整姿态,以其携带的定向能干扰载荷,对“窥探者-7”的高分辨率光电侦察系统的主镜头,实施短时、精准的高能激光照射。

这种照射的能量级别经过严格计算,确保不会对“窥探者-7”的光学传感器造成物理性永久损伤,但足以在其成像焦平面上产生强烈的饱和效应,使其在关键过顶时段无法获取任何有效图像,相当于一次短暂的“致盲”。

整个行动的关键,在于“光链”支撑下的实时信息传递与火力协同。从“哨兵”发现目标,到“鹰眼”处理决策,再到“匕首”执行干扰,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确保干扰的突然性和有效性。

行动日,“窥探者-7”如预测般沿着轨道逼近目标空域。

风域湖基地指挥中心,气氛凝重而有序。大屏幕上,代表各方单位的图标清晰可见,数据流如瀑布般刷新。

“目标进入监测区,‘哨兵’b3、b7持续跟踪。”

“‘鹰眼-1’数据接收正常,轨道解算完毕,指令生成。”

“‘匕首’d2调整姿态完毕,干扰载荷预热,随时待命。”

羊羽和林夕并肩站在指挥席后,紧盯着屏幕。这是“光链”体系的第一次实战化检验,其成败将直接影响后续的战略运用和威慑可信度。

“目标进入干扰窗口!”操作员报告。

“执行!”羊羽沉声下令。

指令通过光链瞬间抵达“鹰眼-1”,又几乎在同一时刻被传递至待命的“匕首”d2卫星。

遥远的太空中,“匕首”d2卫星侧翼的一个小型镜筒微微偏转,一道经过精密调制的低功率激光束,无声无息地射出,精准地覆盖了数公里外“窥探者-7”那巨大的侦察镜头。

“干扰持续中… 能量输出稳定。”

“根据‘哨兵’遥测分析,‘窥探者-7’光学载荷信号出现剧烈饱和特征!判断干扰有效!”

指挥中心内,众人屏息凝神。几分钟的干扰时间,仿佛被无限拉长。

“干扰结束!‘匕首’d2脱离接触,转入安全模式。”

“‘窥探者-7’光学载荷信号逐渐恢复……但其在关键过顶时段的数据流出现明显空白和异常峰值!确认其未能有效成像!”

短暂的寂静之后,压抑的欢呼声和掌声响起。成功了!“星链试锋”行动达到了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