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巴蜀玉脉 > 第229章 源初天铁

第229章 源初天铁(1 / 2)

翌日上午,风域湖基地地下三层,最高规格的全息投影会议室。

空气净化系统发出几乎不可闻的低频嗡鸣,将室内的空气调节到最适宜思考的温湿度。椭圆形的会议桌中央,一道精细的立体光柱投射而出,在空中构建出不断旋转、细节纤毫毕现的“深渊结晶”纳米结构模型,其旁侧并列展示着KL岛基座材料的结构放大图以及历史上几份着名“天铁”样本的元素光谱对比数据。光线的变幻映照在与会者脸上,每个人都神情肃穆,眼神中却跳动着难以抑制的兴奋火花。

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跨领域巅峰对话。与会者不仅包括陈明远院士领衔的材料科学团队核心成员、羊羽和林夕代表的能量控制与武器系统专家,还有被紧急召回的基地内几位顶尖的理论物理学家、高能粒子研究专家,甚至包括一位专精于考古材料学的老教授。可以说,基地内所有与“深渊之谜”和“龙行计划”相关的智力资源,此刻都汇聚于此。

羊羽坐在主位,没有过多的寒暄,直接切入正题。他示意陈院士首先介绍最新发现。

陈明远站起身,走到全息投影前,激光笔的光点落在“深渊结晶”模型上那几处标示出异常同位素信号的位置。

“各位同仁,经过连夜的数据分析和模拟计算,我们现在有超过95%的把握确认,‘深渊结晶’、KL岛接收装置基座材料,以及历史上零星出现的‘天铁’,其本质是同一种地外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陈院士的声音清晰而有力,“这种物质,我们暂时将其命名为‘源初天铁’。”

他切换投影,展示出一幅基于同位素特征推演出的宇宙演化路径图。

“‘源初天铁’的同位素比例,强烈暗示其起源于一次或多次宇宙极端高能事件,很可能是中子星合并的产物。这意味着,构成它的重元素,是在宇宙中最狂暴的环境中‘锻造’出来的。其原子核内蕴含的物理规律,可能与我们地球上经过漫长温和演化形成的物质基底,存在根本性的差异。”

一位理论物理学家插话道:“陈院士,您的意思是,这种材料本身,就可能是一个‘物理规则的异数’?它的超导特性、拓扑绝缘行为,乃至其晶格结构近乎完美的稳定性,都源于此?”

“正是如此。”陈院士肯定地点头,“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宇宙预设’的超导材料,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种天然的能量超流体导体。它的晶格结构仿佛经过最精妙的设计,能够以近乎零损耗的方式传导能量,并且其拓扑性质使得能量流在其表面或特定路径上传输时,受到某种‘保护’,极难被干扰或散射。”

他顿了顿,抛出一个更惊人的推论:“更重要的是,我们怀疑,KL海沟下的‘深渊核心’,其本质可能不仅仅是一个强大的能源,它更是一个巨大的‘天铁’合成与‘活化’装置。导师利用地球的地热等能量,模拟或激发了类似宇宙极端环境的条件,将可能最初坠落在该区域的、相对原始的‘天铁’陨石,提纯、合成为我们看到的这种高度有序的‘深渊结晶’。这个过程,可能本身就伴随着对某种深层物理规则的调用,从而释放出庞大的能量。”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这个假设将能源技术和材料技术彻底融合,指向了一个远超当前人类科技水平的领域。

羊羽适时开口,将话题引向应用:“陈院士,基于‘源初天铁’的这种特性,如果我们能够获得哪怕极少量的人工合成类似物,或者找到方法利用其特性,对于‘龙行天下’系统,乃至未来的能量技术,意味着什么?”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过来。

陈院士深吸一口气,显然对此已有深思熟虑:“羊所长,这意味着革命性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他再次切换投影,展示出“龙行天下”激光发射装置的简化结构图。

“第一,能量传导效率的质变。如果能用‘天铁’类似物制造或镀膜激光器的关键能量传输部件,如波导管、反射镜,甚至部分激发介质,能量损耗将降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我们目前的系统,即使优化后,仍有相当一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和其他损耗,限制了最大有效功率和持续作战能力。而‘天铁’通道,可以将激光能量几乎无损地送达目标。”

“第二,光束质量的飞跃。‘天铁’材料的拓扑保护特性,可以极大地抑制激光在传输过程中,尤其是长距离大气传输中的散射、畸变和抖动。这意味着光束可以更凝聚、更稳定,打击精度和有效射程将得到难以想象的提升。甚至……可能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能量束弯曲’或‘非视距精准打击’,绕过障碍物攻击目标。”

此言一出,连羊羽的眼神都锐利了几分。这几乎是改变了能量武器的基本作战范式。

“第三,也是最具潜力的方向,”陈院士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指向投影图中激光器的能量核心部位,“是能量源的升级。如果我们能理解并部分复制‘深渊核心’的能量激发机制,哪怕只是皮毛,将其与‘天铁’材料结合,我们或许可以开发出体积更小、功率密度更高、持续运行时间更长的下一代激光器能源。不再是依赖传统的化学燃料或电能储存,而是直接撬动物质更深层的能量。”

“就像……将一块‘微型深渊’装入武器系统?”林夕轻声问道,眼中充满了震撼。

“可以这么理解,虽然道路极其漫长。”陈院士点头,“目前这还只是理论蓝图。但至少,在能量传导和光束控制这两个相对容易切入的方面,‘天铁’材料的特性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清晰的技术路径。”

接下来,会议进入了激烈而富有建设性的讨论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