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羽,”周局长的目光锐利如刀,“我把国内能调动的最好的‘矛’和‘盾’都给你了。记住任务核心:查明情况,评估威胁,绝对禁止任何形式的冒险和刺激行为。我要的是数据和安全,不是英雄。明白吗?”
“明白!保证完成任务!”羊羽立正,语气斩钉截铁。他深知这艘船和这些设备的价值,更明白肩上承担的责任。
“去吧。详细装备清单和人员配置方案12小时内报给我。‘探索一号’预计72小时内完成转向和补给,驶向目标海域。你们准备登船。配置武装力量同时跟进。”周局长的全息影像说完,便结束了通话。
羊羽的影像消失在办公室内。周局长再次转身望向“星空”,低声自语:“波澜已起,希望这艘船,能成为稳住局面的第一块压舱石……”
风域湖基地的运转节奏再次提速,进入了临战状态。
羊羽立刻召集了林夕、钱卫东、雷刚等核心成员,通报了局长批准的消息和任务时间表。指挥部内气氛火热而有序。
林夕负责与技术保障部门对接,根据羊羽提出的需求清单,细化每一台设备的型号、性能指标、接口要求以及数据融合方案。她还需要确保“龙心”能源的小型化供能单元能够适配部分关键水下设备。
钱卫东则带领情报团队,将所有关于目标海域的历史水文数据、洋流信息、地质构造背景,以及失联浮标最后传回的所有数据碎片进行整合,利用“鸿蒙”系统生成尽可能详细的预判报告,为科考船抵达后的勘探规划提供信息支撑。
雷刚的任务同样艰巨。他需要从快速反应战队的预备队员中挑选出首批登船的行动队员。这些队员不仅要负责设备的安全布放与回收、深潜器的护航、船体安保,更需要在可能出现未知生物干扰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具备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他制定的选拔标准极其严格,侧重于心理稳定性、团队协作以及在高压环境下的决策能力。
羊羽自己则坐镇中枢,统筹全局,审批每一项细化方案,协调各个部门的进度,并亲自与即将到来的“探索一号”船长进行了一次远程通讯,初步明确了指挥权限划分和协作流程。
就在这紧张的准备中,72小时的倒计时滴答作响。
风域湖研究所的南郊机场,一架大型运输机已经准备就绪。首批登船的快速反应队员、技术专家以及部分轻便型先导设备正在紧张地装运。羊羽和林夕站在舷梯下,进行最后的交代。
“雷刚,船上的安全和行动指挥交给你。一切行动以科学探测团队的安全和数据获取为最优先。遇到任何超出预案的情况,立即报告,不得擅动。”羊羽叮嘱道。
“是,所长!保证完成任务!”雷刚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眼神刚毅。
“小夕,”羊羽转向林夕,“技术层面你全权负责。尽快熟悉船载平台和设备,与岸基‘鸿蒙’中心建立无缝连接。我要第一时间看到数字孪生海底的模型。带上导师的技术组长琼斯和密码箱,争取启动控制系统,把十群蜉游生物调出墓地,用激光设备进行猎杀,避兔海水的深度污染。”
“明白。”林夕点头,眼神中既有压力,也有跃跃欲试的科研激情。”
登机的指令传来。羊羽目送着林夕、雷刚和队员们登上飞机。巨大的引擎轰鸣声响起,云速滑行,加速,最终冲入云霄,向着遥远的南太平洋方向飞去。
羊羽返回指挥中心,大屏幕的主视角已经切换为那架运输机的内部实时画面,另一个分屏则显示着“探索一号”科考船正破开印度洋的浪涛,调整航向,全速驶向那片未知的迷雾。
深蓝前奏,已然奏响。波澜之下,是通往未知深渊的航路,还是守护现实边界的防线,答案,等待他们去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