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域湖指挥中心,空气仿佛被绷紧的琴弦,每一次数据刷新都牵动着所有人的神经。刘明自我意识与“龙心”能量场之间那微弱而确凿的关联性,如同在深不见底的黑暗海沟中,投下了一缕前所未见的光束,照亮了未知生物的一鳞半爪,令人震撼又不安。
“数据分析确认,关联性稳定存在,强度与刺激模式呈非线性正相关。”魏芸教授的声音带着科学家发现新大陆般的激动与克制,“这不是植入物的效应,是刘明本身……或者说,是人类意识某种未被探知的底层属性,与高强度聚变能量场产生了极微弱的耦合!”
“耦合机制?”羊羽追问,目光锐利。
“完全未知。”钱卫东院士摇头,神色凝重而兴奋,“不依赖于已知的四种基本力。更像是一种……信息层面的共鸣?或者说,意识本身产生的某种极其微弱的‘真实场’涨落,与‘龙心’创造的极端物理环境发生了相互作用?这已经触及了意识本质和量子引力理论的边缘!”
这个发现太过超前,甚至有些骇人听闻。如果意识能够直接影响现实,哪怕只是极其微弱的程度,其蕴含的哲学和科学意义将是颠覆性的。
“导师”的技术,是否就建立在对这种深层机制的 开发利用甚至扭曲之上?他们将人类大脑视为一种可以改造和利用的“生物器件”,用于感知、干扰甚至控制能量场?
“继续实验,但必须绝对谨慎。每次刺激参数变动必须经过联合小组批准,监控级别提到最高。”羊羽压下心中的波澜,下达指令。这是险棋,但可能是通往破局的关键钥匙。
医疗隔离室内,实验以极低的强度重启。柔和的光晕和声波如同温暖的潮汐,轻轻拂过刘明沉寂的意识海滩。“神经共情放大器”的屏幕上,那代表自我的微弱信号再次开始起伏,如同风中残烛,却又顽强不息。
“龙心”能量场的对应波动也被同步捕捉,虽然微弱到几乎淹没在背景噪声中,但在超算的增强处理下,清晰可见。
苏小满团队全力开动,尝试构建这种关联的数学模型。这极其困难,仿佛要用中世纪的工具解析量子计算机。但他们很快发现,这种关联并非完全随机,似乎对某些特定的、带有情感色彩的记忆碎片刺激反应更明显。
“尝试注入一段经过编码的、关于他女儿笑声的音频频谱。”心理专家建议道。
一段极其柔和、几乎听不见的、混合着特定频率的欢快笑声频谱被融入刺激中。
奇迹发生了。
放大器屏幕上,刘明的意识信号陡然增强了一个数量级!虽然依旧微弱,却清晰无比!与此同时,“龙心”能量场的对应波动也同步增强,甚至引发了一个约束场的微小优化调整,能量转化效率瞬间提升了0.0001%!
这变化转瞬即逝,却让所有目睹者目瞪口呆!
积极的情感记忆,不仅能引起更强的意识波动,甚至能对聚变能量场产生极其微小但积极的调控作用?!
那如果是恐惧、愤怒呢?
没人敢尝试。但答案似乎不言而喻。
“意识状态……影响能量场状态?”林夕感到难以置信,“这……这简直是……”
“神话时代的力量。”羊羽接话,语气沉重。他想起了那些关于高僧大德、圣徒显能的古老传说。难道那并非完全是虚妄,而是对这种深层联系的模糊认知?而“导师”,则试图用科技的手段,将其规模化、武器化?
这个推论让所有人不寒而栗。
“停止实验。”羊羽突然下令。
“所长?”魏教授不解。
“我们不知道继续下去的后果,更不知道这是否会在某种层面上‘标记’刘明,让他更容易被‘导师’的某种更高维度的探测手段发现。”羊羽的眼神无比冷静,“这个发现的价值巨大,但风险同样巨大。必须首先确保安全。所有数据封存,未经最高授权不得继续实体实验。理论研究和模型构建可以继续。”
他做出了一个艰难但负责任的决定。在未能理解其机制和潜在风险前,贸然深入这片“共情深渊”,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
就在风域湖暂停这危险而诱人的探索时,“伏羲之网”再次立功。
基于之前捕获的、试图注入刘明大脑的指令信号特征,“鸿蒙”系统在全球数据流中,捕捉到了一段极其相似的、但目的截然不同的信号。
这段信号并非指向风域湖,而是发往南太平洋某片公海区域!信号强度更高,编码更复杂,其指令内容经过“伏羲”实验室的艰难破译,解析出几个关键片段:“启动”、“低功率运行”、“等待进一步指令”。
接收端的位置,经过精确三角定位,指向了一片没有任何岛屿、只有深蓝海水的区域!
“那里有什么?”林夕盯着电子海图上那个闪烁的红点。
“没有任何国际航道、没有已知海底设施、甚至不是传统渔场。”情报官快速查询数据库,“等等……距离该坐标西北方向75海里处,有一个小型海洋环境监测浮标阵列,由一家名为‘蓝色前沿’的挪威非营利组织运营,用于收集气候变化数据。”
“蓝色前沿?”羊羽立刻警觉,“查它的资金背景!”
调查结果令人震惊——“蓝色前沿”超过60%的资金,来自一个名为“海洋未来”的基金会,而该基金会的主要捐助者,通过层层复杂的离岸公司架构,最终可追溯至……潘洛斯基金会!
“那个浮标阵列是伪装!”情报官惊呼,“它根本不是什么环境监测站,而是一个伪装的信号中继点,甚至可能是一个水下平台的掩护!”
目标被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