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巴蜀玉脉 > 第178章 设计龙心

第178章 设计龙心(2 / 2)

“…‘火焰’…‘祭品’…‘升华’…”分析师看着屏幕上闪烁的不连贯词汇和扭曲意象,眉头紧锁,“这些词汇强烈暗示了某种宗教性或意识形态的狂热。‘普罗米修斯之火’在他们内部可能不仅仅是一个项目代号,更是一种宗教和垄断。”

另一份来自国际同行共享的情报显示,与那些跨国生物科技巨头有隐秘联系的几家空壳公司,近期在采购清单上出现了一些异常项目:超高通量基因测序仪的最新型号、用于单细胞分析的尖端设备、甚至还有涉及表观遗传学和神经突触连接映射的专用软件授权。

“他们似乎真的在搭建一个…生物学解析平台。”林夕向羊羽汇报时,语气沉重,“目标很可能不仅仅是遗传密码,还包括更复杂的、可能与神经网络活动模式相关的东西。这远远超出了常规生物识别或克隆的范畴。”

更令人不安的是,通过特殊渠道,安全部门捕捉到一些极其隐秘的、经过多重加密的通讯片段,其内容似乎涉及对“风域湖研究设施外围安保漏洞评估”的讨论。虽然无法破解具体内容,但这表明对方的触角正在试图更深入地探知这里的防御体系。

“他们很有耐心,像蜘蛛一样在织网。”周局长在一次加密视频会议中对羊羽和林夕说,“正面强攻失败后,他们转向了更隐蔽、更长期的方式。技术探测、生物窃取、情报搜集多管齐下。你们面对的,是一个资源雄厚、技术先进且意志疯狂的对手。绝不能有丝毫松懈。”

羊羽感到肩上的担子前所未有的沉重。他不仅要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关,还要时刻提防来自暗处的冷箭。

维尔切克教授拒绝了转移到更隐秘地点的建议,坚持留在研究所核心区。他完全融入了这里的生活节奏,甚至比许多年轻人工作起来还要拼命。他的经验和对物理图像的直觉理解,屡次在关键节点为团队提供至关重要的启发。

但他也成为了安全保卫工作的绝对核心。他的饮食由专门的小厨房负责,食材来源严格管控;他的住所和实验室安装了最高级别的安防系统;他身边随时有两名以上伪装成研究助理的安保人员;任何外来物品,包括学术期刊和邮件,都要经过最严格的检查。

教授对此毫无怨言,全力配合。但他偶尔也会望着窗外,露出一丝复杂的表情。对他而言,这种“保护”也是一种无形的束缚,提醒着他正身处一场超越学术的战争。

一天下午,他找到羊羽,提出了一个请求。

“羊羽,我知道现在的安保措施非常必要。但我有一个想法,或许能既保证安全,又能为我们增加一层保护。”

“您请说,教授。”

“我想设计一个小玩意儿。”维尔切克教授眼里闪过一丝顽童般的狡黠,“基于我最近研究场论时的一个副产品。一种…个人防护装置的原型。它很小,可以随身佩戴,能在极短时间内,对针对我的特定类型的生物信号采集行为——比如那种试图远程获取皮肤碎屑或气息样本的微观无人机——产生一种强干扰脉冲。”

羊羽吃了一惊:“您还研究这个?”

“别忘了,我年轻的时候,也是个喜欢鼓捣各种奇怪实验的物理疯子。”教授笑了笑,“这个装置的原理很巧妙,它不会主动发射什么,只会在我身体周围的微观场被异常手段扰动时,才会被触发响应。它更像一个…智能陷阱。”

羊羽立刻意识到这个东西的价值。它不仅是一种额外的防护,更可能成为一个反制手段,甚至捕获对方的手段。

“需要什么资源?我让林夕协调安全部门的技术专家配合您!”

“不需要太多,一个安静的小实验室,一些基础的电子和场发生元件就好。”教授摆摆手,“就当是我这个老家伙,给自己做一件‘盔甲’吧。”

这个项目被列为最高机密,只有极少数人知道。维尔切克教授在忙碌的理论研究之余,抽时间躲进那个小实验室,开始捣鼓他的“小礼物”。谁也不知道,这位理论物理学泰斗,会制造出怎样一个出人意料的装置。

时间在高度紧张和忙碌中飞速流逝。又是一个月过去了。

“生命脉络”冷却方案经历了无数次优化和模拟,最终设计图纸终于定型。方启航团队与国内最顶尖的特种加工厂合作,开始尝试制备第一代“龙心”核心舱的原型部件。制造过程极其困难,报废率惊人,但第一件勉强合格的样件终于被加工出来。当那个闪烁着金属与陶瓷特有光泽、布满了极其复杂精密内部流道的部件被小心翼翼地运抵研究所,送入超净实验室准备进行初步测试时,整个工程团队都激动不已。这是从图纸走向实体的关键一步。

苏小满的进化版“谛听”防御算法完成了首次全系统闭环模拟测试。在与模拟红方的1000次对抗中,取得了92%的防御成功率,并且成功诱使对方在97%的情况下产生了严重误判。虽然离完美还有距离,但已具备了实战部署的基础。

赵建明的场模型预测精度在融合了更多实测数据和教授的理论后,再上了一个台阶。他甚至能够模拟出在外部特定频率干扰下,“龙脉”能量场的可能响应模式,为苏小满的算法和整体的韧性设计提供了宝贵输入。

林夕这边,虽然未能完全锁定对手的巢穴,但通过持续的监控和分析,大致勾勒出了几个可能的后勤支援节点和资金流动路径。安全部门据此开展了一系列隐蔽行动,成功干扰了对方的几个物资采购渠道,延缓了其步伐。

维尔切克教授的“小礼物”也初步完成。那是一个只有U盘大小的金属盒,可以别在口袋上。他演示了一次,当一台微型的、用于测试的采样无人机靠近时,金属盒发出一阵几乎听不见的低频嗡鸣,无人机的控制系统瞬间失灵坠地。教授得意地称之为“埃癸斯之盾”。

一切似乎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团队在巨大的压力下,爆发出惊人的潜能,一步步将“龙脉”从蓝图推向现实。

然而,就在“龙心”核心舱样件即将进行第一次低功率实测试验的前夜,林夕收到了周局长发来的最高紧急加密信息。

信息只有简短的一句话:

“‘捕鸟蛛’开始收网。小心内部。”

林夕看到这条信息,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她知道“捕鸟蛛”是一个代号,指代的是对方那个针对维尔切克教授及其生物样本的隐秘行动计划。而“内部”这两个字,让她感到一股刺骨的寒意。

她立刻拿起通讯器,准备联系羊羽。但就在这时,研究所的灯光猛地闪烁了几下,然后

全部熄灭了。

整个风域湖研究所,瞬间陷入一片死寂的黑暗。只有应急通道的微弱绿光亮起,勾勒出建筑物狰狞的轮廓。

停电了?

不!几乎是同时,独立运行的备用电源系统应该立刻启动。但是,没有!

主电源和备用电源,同时失效!

绝对的黑暗和寂静中,只能听到自己骤然加速的心跳声。还有远处,似乎传来一声极其轻微、如同气闸打开的嘶声。

林夕的心沉到了谷底。

对方的行动,开始了。而且,果然来自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