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巴蜀玉脉 > 第164章 直面海洋

第164章 直面海洋(1 / 2)

随着空间站搭载型“深空之眼”原理样机的成功,激光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在短暂的欢庆后,旋即投入到更为艰巨的工程化量产任务中。与西北工业集团的合作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产学研联合团队日夜兼程,全力推进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与生产工艺的优化。

羊羽穿梭于研究所与合作工厂之间,眉头紧锁,手中的平板电脑上不断切换着生产线设计图纸与成本分析报告。“目前原材料采购成本居高不下,尤其是一些关键的特种材料,”他在与联合团队的视频会议中说道,“我们必须找到更稳定且价格合理的供应商,或者研发替代材料。”

负责材料采购的王工回应道:“羊所长,我们已经与国内外多家供应商进行了洽谈,但由于这些材料的技术门槛高,供应渠道相对垄断,短期内降价空间不大。不过,研发替代材料的方案可以加快推进,我们已经与几家材料科研机构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与此同时,生产工艺优化小组也面临着重重困难。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并非易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确考量。“羊所长,激光模块的组装工艺要求极高,现有的自动化设备难以满足精度要求,”生产线工程师李工指着设计图说道,“我们需要定制专门的高精度组装机器人,这不仅会增加成本,还需要一定的研发周期。”

羊羽沉思片刻后说道:“精度是关键,成本我们也要控制。联系国内几家机器人研发企业,看看能否在现有技术基础上进行联合研发,缩短研发周期。另外,优化工艺流程,尽量减少人工干预环节,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一致性。”

在众人的努力下,经过数月的艰苦攻关,生产线设计逐渐成型,一些关键技术难题也相继得到解决。然而,就在大家以为量产即将步入正轨时,质量检测环节又出现了新的问题。首批试生产的部分产品在模拟太空环境测试中,出现了性能不稳定的情况。

“这绝对不能接受,”羊羽在质量分析会上表情严肃,“我们必须找出问题根源,是生产工艺问题,还是原材料质量波动?”

经过细致的排查,发现是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微小工艺参数偏差导致了产品性能不稳定。找到问题后,团队迅速对工艺进行了调整,并对后续生产的产品进行了严格监控,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出现。

随着生产线的逐步完善,量产工作终于开始走上正轨。看着一台台“深空之眼”空间站搭载型产品从生产线上顺利下线,羊羽和团队成员们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然而,量产的压力刚刚缓解,舰载型号的预研工作又摆在了眼前。海洋环境对激光武器系统提出了诸多新的挑战,高盐雾、高湿度、剧烈振动等恶劣条件都可能对系统性能产生严重影响。

林夕带领着一支先遣团队深入海军舰艇部队,实地调研海洋环境对设备的影响。在一艘驱逐舰上,海风裹挟着咸涩的气息扑面而来,舰艇在波涛中起伏。“这振动幅度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林夕对团队成员说道,“而且盐雾腐蚀对设备的侵蚀非常严重,我们必须设计出更坚固耐用的防护结构和抗腐蚀材料。”

回到研究所后,林夕立刻组织团队展开头脑风暴。“我们可以借鉴航空领域的抗振技术,采用主动减振系统来抵消舰艇振动对激光系统的影响,”团队成员小张提出建议,“至于盐雾腐蚀问题,研发一种新型的纳米涂层,既能有效隔离盐雾,又不影响设备的散热和光学性能。”

羊羽点头表示赞同:“这些方向都不错,但要注意技术的可行性和成本控制。我们既要保证系统在海洋环境下的可靠性,又不能让成本过高,影响装备的大规模应用。”

舰载型号预研团队迅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负责抗振、抗腐蚀、散热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在抗振小组的实验室里,工程师们日夜测试各种减振方案,通过模拟舰艇的振动环境,不断优化主动减振系统的参数。“这个方案在低频振动下效果不错,但高频振动时仍无法有效抵消,”负责抗振研究的刘工说道,“我们需要进一步调整算法和结构设计。”

抗腐蚀小组则在材料实验室里忙碌地进行着纳米涂层的研发工作。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他们终于研制出一种新型的纳米陶瓷涂层,这种涂层不仅具有优异的抗盐雾腐蚀性能,而且对设备的散热和光学性能影响极小。“经过加速腐蚀试验,这种涂层能够保证设备在高盐雾环境下长期稳定运行,”抗腐蚀小组负责人赵工兴奋地向大家汇报,“而且成本相对较低,可以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

在散热方面,团队也遇到了难题。海洋环境的高湿度使得传统的散热方式效果大打折扣。“我们可以采用热管技术与微通道散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散热效率,”一位年轻的研究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同时,优化设备的结构设计,增加散热面积,确保在高湿度环境下热量能够及时散发出去。”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舰载型号的各项关键技术取得了重要进展。然而,就在大家准备进行集成测试时,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了。在对各个子系统进行联调时,发现激光系统与舰艇的通信系统之间存在严重的电磁干扰,导致激光系统无法准确接收目标信息。

“这可麻烦了,”羊羽在联调会议上说道,“电磁兼容性是个大问题,我们必须找到一种有效的屏蔽和滤波方案,确保两个系统能够正常协同工作。”

电磁兼容性小组迅速展开工作,他们对激光系统和通信系统的电磁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多次试验,最终设计出一种特殊的电磁屏蔽结构和滤波电路,成功解决了电磁干扰问题。

在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后,舰载型号的原理样机终于组装完成。为了验证样机在实际海洋环境中的性能,团队与海军合作,将样机安装在一艘试验舰艇上,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海上试验。

试验当天,阳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羊羽、林夕和团队成员们站在舰艇甲板上,神情紧张而期待。“希望这次试验能够顺利,”林夕轻声说道,“这是我们舰载型号迈出的重要一步。”

随着舰艇缓缓驶向深海,试验正式开始。样机在高烟雾、高湿度、剧烈振动的环境下启动,各项系统开始运行。“激光系统初始化完成,准备进行目标模拟测试,”操作人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