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巴蜀玉脉 > 第82章 纤维中的密码

第82章 纤维中的密码(1 / 2)

凌晨三点,蜀锦博物馆的修复实验室依然灯火通明。金智妍揉了揉酸胀的眼睛,将第一杯咖啡一饮而尽。桌面上摊开的资料和照片已经反复研究了数小时,但杜邦那些藏品的真伪依然迷雾重重。

林修远站在光谱仪前,眼镜片上反射着屏幕的蓝光。他忽然直起身子:金馆长,来看这个。

金智妍快步走过去,看到屏幕上并列显示着两幅纤维结构图。这是...

左边是杜邦那幅《释迦牟尼说法图》的取样分析,右边是我们馆藏的明代蜀锦。林修远调整参数,图像放大到分子级别,注意到纤维的降解模式了吗?

金智妍俯身细看,突然发现了异常:明代蜀锦的纤维有自然老化的纵向裂纹,但杜邦的那幅...裂纹太规律了!

像是人为加速老化的痕迹。林修远的声音带着压抑的兴奋,而且你看这里——他指向几个微小的荧光点,这是现代化学药剂残留,用于模拟千年氧化的效果。

实验室的门被推开,苏雯抱着一摞文件匆匆进来:姐,查到重要线索!杜邦艺术基金会五年前曾从瑞士一家实验室购买了全套文物老化设备,专门用于纺织品做旧处理。

金智妍接过文件,手指微微发抖。证据正在一点点拼凑起来,但还不足以确凿地证明杜邦的藏品是赝品。

林博士,这些能作为决定性证据吗?

林修远摇头:只能证明经过人工处理,不能完全否定基底材料的真实性。杜邦完全可能用真品残片为基础,进行修补和做旧。

苏雯插话:我刚收到法国线人的消息,杜邦这次来中国前,曾在巴黎秘密会见了几位国际古董商,其中包括有赝品之王之称的马克西姆·勒鲁瓦。

金智妍的太阳穴突突直跳。勒鲁瓦的名字她太熟悉了,三年前震惊世界的元代青花瓷造假案就是他一手策划。

立刻联系羊馆长和国家文物局,我们需要更高级别的支持。她看了看手表,离杜邦给的期限只剩36小时了。

就在这时,老陈气喘吁吁地冲进实验室,手里挥舞着一张发黄的图纸:找到了!我找到了!

那是一张1952年的故宫文物修复记录,上面详细记载了法国专家让·杜邦参与修复一批敦煌织锦的过程,附有每件文物的线描图和修复手法说明。

你们看这个——老陈指着其中一页,联珠团花对鹿纹锦,严重破损,经杜邦建议采用背面衬网加固法...他翻出杜邦提供的照片,看这个边角!一模一样的衬网结构!

金智妍对比着图纸和照片,心跳加速。这几乎可以确定杜邦手中的唐代蜀锦就是当年故宫修复的那件,但问题是——真品从未离开过中国!

所以杜邦展示的是...苏雯睁大眼睛。

复制品。林修远肯定地说,而且很可能是他父亲亲手制作的。

金智妍立刻拨通了羊羽的电话,简要汇报了突破性发现。电话那头沉默良久:立刻整理所有证据,明天上午向国家文物局做专题汇报。记住,在官方结论出来前,不要打草惊蛇。

挂断电话,金智妍环顾实验室里疲惫但兴奋的同事们:大家再坚持一下,把证据链做扎实。苏雯,继续追踪杜邦与勒鲁瓦的联系。老陈,查清1952年那批敦煌织锦的下落。林博士...

她转向林修远,发现他正盯着光谱仪出神。林博士?

有个想法。林修远突然走向另一台设备,如果杜邦的复制品用了部分真品材料,我们或许可以通过同位素分析确定原材料的产地。

这能说明什么?苏雯好奇地问。

林修远已经开始调试机器:中国不同时期的丝绸有独特的地域特征。如果所谓的唐代蜀锦用的是现代法国丝绸...

金智妍瞬间明白了他的意图:就能证明是后期仿制!需要多久?

12小时。林修远头也不抬地回答,但需要更精密的设备,得去中科院成都分院。

我马上安排。金智妍毫不犹豫地说。

天边已经泛起鱼肚白,金智妍站在窗前,望着晨光中的锦城。这座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城市见证过无数真真假假的蜀锦交易,而今天,他们要用最先进的科技揭开一个跨越半个世纪的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