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陆氏出产的物品确实物美价廉,因此进进出出的船只就没有停过,一帮靠卖力气的壮汉得以养家糊口。
至于那些想心思的胥吏和差役,压根不敢来此摆官威。毕竟人的名,树的影,陆家二房长子在山东所作所为已经不是秘密,犯不着为了钱丢了命。再说现在的扬州知府邱鏸还是他家的姻亲,没必要上赶着送人头。
正因为爹娘的支持,陆羽这才有足够的农具,在山东开展大生产运动。熬过春夏,秋季漫山遍野的果实,就是人心的稳定剂,比真金白银都实在。庄稼地里的各种谷物以及土豆、玉米、红薯和大豆,冲击着每户家庭,饥饿的日子太难受。
粮食入库,陆羽知道此事算是成了,因为主动排队交粮的百姓不会骗人。
田庄上,吃着烤熟的土豆、玉米和红薯,旁边一个老农喝着稀饭,开口道:“托大人的福报,老朽终于不用饿肚子,照个样子还能活几年。”
“您老身子硬朗,小子觉得再来二十年不成问题。”一边吃着香甜的红薯,一边笑着说道。
老人家反而陷入回忆,黝黑的皱纹,似乎回忆起什么往事。“大人可能没听过,庄子上一般到达一定年纪的人,是没有活下去的权利。家里根本不能养活这么多人,所以老人只会成全子孙后代,只为剩下足够的口粮。”
刚刚还沉浸在苦难中老农,转头就露出纯真笑脸。
“现在大人来,一切都变了,老朽的媳妇当初死活不敢赌,现在就属她吃的最香。”此话一出,刚进门的老妇人,就有些不好意思。
当初她担心这位大官坑人,死活不同意,怕最后连儿子儿媳孙子等都饿死。索性儿子和老头子一条线,在别人不理解中,放弃地主家的佃户身份,转投都司衙门。
一个选择换来一家子的温饱,而且日后产量上来,日子只会更好。曾经一起的佃户现在只有懊恼,没想到真有青天大老爷,替百姓当家作主。
陆羽带人离开庄子,继续查看下一处,一个参谋悄悄留下几两碎银。
当家中打扫卫生的儿媳妇发现银子时,众人已经消失不见,老头子眼含泪珠带着一家六口人朝着陆羽离开的地方磕头致谢。一旁的孙子大声说道:“爷爷,我长大也要去金州参军或者上学。听隔壁的狗剩说,他家大哥如今在军营,不仅吃的好,还可以读书识字。”
“好,乖孙儿!爷爷等你好消息,不过咱们可不能忘本,一定不能辜负陆大人的栽培。”
巡视一圈后,陆羽收获不少土特产,都是各地庄子百姓的心意,他不好拒绝。当然事后都有铜钱补助,毕竟他私人也确实不差钱,没必要沾百姓的光,都是些经常饿肚子的人,不容易。
返回京师的疏语,终于寄来书信,老丈人已经安全回到家,顾野御医诊断后,明确表示袁总督亏空厉害,只能在家静养,不宜再舟师劳顿。天启只好同意了这位老师的请辞,重新考虑人选。
虽然同意请辞总督等,但却恩加大学士衔,甚至偶尔皇帝还会派人接袁可立进宫,娇子全程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