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城时,他看到城外已经有了几处粥棚,奈何百姓太多杯水车薪。来不及关心,他刚进家门,就被王氏喊了过去。
“你祖母喊我过去,说有要事商量。”她来回走动,一脸焦急。
“娘,你怎么了,什么事情这么慌张?”
“你爹这几天在外,忙着统计各处产业的受损情况,一直不在家。她们喊我过去,估计就是最近买米面的事情,我一个人去不太好应付。”
“额,我过去,也不好说什么啊!反而是娘,您这次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她们这是有求于你。”陆羽揶揄道。
“道理是个样子,但是我一个人去,你祖母本来就偏心,她们说什么,我一妇道人家,不太好回绝什么,毕竟我是儿媳。”
“好了,好了,你和我一起去,给老娘涨涨底气也是好的。”说罢,拉着陆羽就走,不给反悔的机会。
后院厅堂之中,几人静静地喝着茶,气氛有些尴尬。王氏胸有成竹,一副看乐子的态度,一杯茶慢慢悠悠地品,很是悠闲自在。
陈氏清了清嗓子,几次开口都没好意思开口,此时正在和茶水较劲。她好得也是侯府出身,嫁过来一直养尊处优,说一不二。婆婆放权早,丈夫又是千户,大儿子如今也在外建立功业,可谓风光无限,没看见二房都单独出去住。
她一个商贾之女,何曾放在眼中。奈何此时家中存粮不多,再过几日吃饭都成问题。二叔又连续几日不见人影,只好找王氏商量,她陈赛张不开这个口啊!
前几日,她还在府中嘲笑这个妯娌,说她傻,一下子买这么多米、面。谁知道这次洪水来的这么快、这么大,乡下农庄储存的粮食根本来不及转移,导致很多都泡水不能食用。
祖母苏氏端坐正位,看着大媳妇,毕竟往后还是要靠着他们。她只好放下杯子,开口说道:“老二媳妇,这次喊你过来是有要事和你商量。”
“母亲,请讲。”
“如今府中,米面不多,你嫂子想找你匀一些,听说前段时间,你们买了不少。”
“嗯,是的,不过这个事情是您孙子出的钱,我只不过安排伙计去运回来的,您看这个……?”王氏突然灵犀一动,把儿子顶到了前面,你这个奶奶总不能随便占亲孙子的便宜吧。
“老大媳妇,你看?”
“原来是你的杰作啊!读书人果然不一样啊,羽哥儿。你娘这次可算是出了名,街坊邻居之前笑得有多高兴,现在就有多伤心懊恼。”
陈氏有些惊讶,暗想难道这就是读书人?赶明让老三也得好好读书,不能总想着舞刀弄枪,一文一武正好。
“既然是你小子购买的,大伯母也不占你便宜,我以现在的市价购买怎么样?”
“使不得,使不得,大伯母,我们是一家人,哪儿能做出这种事情,父亲回来知道会打死我的,您和我开玩笑呢。”
“一笔写不出个人字,出门在外我们是一体的,哪儿能让外面看笑话。大哥不在家,我得做好榜样。就这样定了,您需要多少粮食,我让人送过去就行。”
“好个灵牙利嘴,这样就显得我大房占侄子便宜啦,大伯母也不能这样做,传出去惹人笑话,现在这个时候,能买到粮食就不错了。”陈氏乐呵呵地说,对侄子态度很是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