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舒服服的躺在水桶中,闭着眼睛沉思。此行不虚,收获颇丰,就是这么多人怎么安排是个问题,小院住不下,老宅太远,需要用人时太麻烦,而且得给他们找个生计。头大,想着想着,人都睡着了。
思考半宿,暂时还是没什么好法子解决吃住行的问题,只能写信给阿娘,求赞助。
次日,许久不在家,早晨和范先生一番交流,发现他的文章进步不少,特别是时政、策问方面都有独特见解。
自是不甘落后,于是乎奋勇直追。
再次见到王氏,陆羽顿感亲近不少。何况此次还有求于人,只好使劲儿拍阿娘的马屁,她嘴角上扬,眉毛弯起,淡定地看着儿子表演。
这小子终于不似之前那么冷漠,总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态度,看着就想楱一顿。可奈何就这么一个儿子,好不容易死里逃生,哪儿舍得。
“你个败家子,看看你信上都写着啥,七八十亩水田就这么准备送人?”王氏恨铁不成钢
“想要收服人心也不能这样做,须知升米恩,斗米仇,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是有规律的,而且什么事情都不能太过,不然只会适得其反。”
王氏的话,如同一滴水滴进了油锅。
反应过来后,陆羽明白——他之前是站在上帝视角看待这个时代,觉得以自己的见识肯定能吊打一切,须知士大夫们只是见识狭隘,有时代局限性,但是智商、权谋一点不差,或许大部分人能甩他几条街。
那些军户,他们大字不识几个,一下子给的太多,他们只会觉得不真实,会害怕,就会有其他想法。人啊,得学会换位思考,学识和见识会限制每个人的承受能力,不能一概而论。
“阿娘,那你扬州府这边有田地吗?我换个方式,以租代送,不收取田租,想吃饭就得劳动,不养闲人。”
“嗯,还行,比直接送好多了,按我原来想法,租是一定要收的,可以酌情少收,这能确定主从的关系。”
“哟,我儿开窍了呀,喏,这是扬州府这边的地契,一个小农庄一百八十亩,原租户们都已经安排他处,剩下的你自行安排。”
“谢谢阿娘!”陆羽激动地抱了抱王氏,拿着地契跑了出去,没办法小院人太多,太吵了,读书不方便。
在院中叫来秦石、唐三等,说道:“既然你们拖家带口来到扬州府,那我就不能不管你们吃喝。我这有一处农庄,位置绝佳,离官道不远,旁边就是河流,旱田水田都有,宅子现成的,应该能够安顿你们。”
还没说完,一群人立马眼红,一看就知道要干嘛:“打住,以后是都是一个锅里吃饭的人,别动不动就想跪,都给老子站好。”
“水田你们分着种,靠官道的三十亩旱田你们也可以先种,后期我有用再说。但是土地也不白种,水田我收十分之一的税,就是每年收一百石粮食,给我交十石就行,官府的税你们不用管。”
“剩下的你们找管家对接,对了旱田不用交税。这段时间,你们安排两个人在府里,我有事情需要做。”
陆羽不等他们反应,起身就走。
热闹了好几天的院子终于安静,陆羽也开始继续他的读书生涯。